11月27日,我國自主制造的13輛百噸級乏燃料貨包鐵路運輸車輛——D15B型凹底平車順利交車下線。本項目交付的車輛是國內首批次用于乏燃料運輸的鐵路車輛,將進一步夯實中核集團乏燃料運輸保障能力。乏燃料是在核反應堆或核電站中使用一個或多個燃料循環周期后卸出的核燃料,但它并非“廢料”,除含有一定數量的放射性廢物外,還含有許多有價值的物質,如未裂變和新生成的裂變核素(鈾-235、鈾-233、钚-239等),以及可用作放射源的裂變產物同位素(如鍶-90、銫-137等),這些核素均具有循環利用價值。
邕江之畔,山海之約。11月27日至30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辦。中核集團攜華龍一號連續7屆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為東盟博覽會增添色彩,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清堂出席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并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開幕致辭。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首席信息官莊火林代表集團公司在2020中國-東盟電力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做主旨發言。
11月27日,“華中科技大學-中核華興核工程智能建造聯合創新中心”揭牌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寶智,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出席儀式并致辭,公司副總經理龔振斌,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斌等領導參加儀式。
“11月13日,中核集團首個分布式中深層地熱供暖項目——開封市中深層地熱供暖項目經過緊張有序的供暖調試準備后,正式啟動供暖。”“11月15日,隨著熱泵機組在轟鳴聲中啟動,中核集團首個清潔能源供熱供冷自建項目——南陽市中心城區再生水源熱泵供熱供冷項目投入試運行。”
國之重器,中核創造!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后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并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志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今天上午,核工業大數據基地——核電信息中心建設項目開工。縣委書記陳玲芳,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等參加開工儀式。核電信息中心建設項目位于秦山核電基地,總投資近3億元,用地規劃面積約22.5畝,建設總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將建設總裝機容量為2000個標準機柜、達到A級標準的核電信息中心樓,計劃于2022年12月投入使用。該項目將打造核工業大數據基地,為數字核工業等建設提供強大的基礎資源支撐,拓展海鹽核電關聯產業發展新領域。
11月20日,中核集團與清華大學、中廣核集團簽署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協議。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出席會議并強調,此舉是中核集團與合作各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校企戰略合作,豐富完善“小核心、大協作”協同創新體系,加快推進高溫氣冷堆產業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各方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攜手推進四代核能技術創新的重大戰略舉措。
11月18日,在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南方電網黨組書記、董事長孟振平共同見證下,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申彥鋒與南方電網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允鵬在廣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是雙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和南方五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中核集團為全面推動浦東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力,11月16日,上海市“十三五”規劃重大能源工程——由中核集團承建的上海LNG(液化天然氣)儲罐擴建工程正式投產運營,這是目前國內淺基礎液化天然氣儲罐中單體容量最大的儲罐,投產后上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儲存能力將提升80%,為上海市能源保供提供重要支撐。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出席投運儀式。
“上海中心項目對于提升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亞洲區域的新建核電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顧軍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此次投票通過,體現了WANO領導層及倫敦辦公室高瞻遠矚、著眼于發展、著眼于未來的戰略眼光,敢于變革、勇于創新的魄力,以及高超的智慧;體現了WANO各區域中心理事會,全心全意為會員服務,真抓實干確保會員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態度;體現了WANO全體會員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共謀發展的決心。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39屆ISO大會賀信中提出“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中核集團黨組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組織開展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型號標準的研究和建設。“目前,華龍一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號標準體系,涵蓋核電廠前期、設計、設備、建設、調試等全生命周期,可有力支撐了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走出去’。
本期內容:邢繼,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他帶領研發的“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它的誕生使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本期節目邢繼將與大家分享“華龍一號”研發背后的故事。
11月9日,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自主研制的堆芯熔融物實驗平臺正式投入使用,該平臺將貧化鈾、氧化鋯、金屬鋯、堆用不銹鋼和裂變產物同位素按堆內裝載質量比例進行混合熔煉,制備出3000℃的堆芯熔融物,填補了我國核安全領域高溫堆芯熔融物實驗技術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1月9日,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在京出席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核問題分委會第24次會議。本次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總經理利哈喬夫分別在北京和莫斯科主持會議。中核集團副總經理申彥鋒出席會議。
11月2日至8日,集團公司委托核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對秦山核電9臺機組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現場評審。來自不同領域的37名評審專家,通過查閱文件、人員訪談、現場檢查等,對秦山核電安全生產目標職責、安全文化、制度化管理、設備設施、作業安全等12個要素進行現場檢查評審。評審最終得分92.6分,符合軍工系統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單位標準。
中核集團是中國核科技的開拓者,先后創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工建造”“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等多項“新中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