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2022年,包括減稅等間接方式在內,全球對化石燃料行業的補助達到創歷史新高的7萬億美元左右。有人指出,這種毫無章法的補貼不僅無益于提高效率,還會阻礙向脫碳社會轉型。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22年各國對石油產品、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費和生產進行的直接補助約為1.3萬億美元。此外,如果將空氣污染、氣候變暖等環境惡化所帶來的成本,以及為解決這些問題而未征收的稅款視作“間接補助”,其總額約為5.7萬億美元。
征收碳稅可以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IMF認為,消費者未承擔的環境成本,以及本應征收而未征收的稅都是實質性的補助,屬于“間接補助金”。
2022年全球對化石燃料的補助約為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相當于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1%。IMF指出,該部分支出超過了各國對教育的支出(4.3%),約占醫療支出(10.9%)的三分之二。
俄烏沖突導致天然氣市場價格暴漲,各國通過補助減輕消費者負擔。
通過補助可以壓低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價格。此前,家庭支出增多易引發社會動蕩的發展中國家以及能源豐富的中東產油國都進行了大范圍補助。俄烏沖突爆發后,日本、歐洲等地區也開始發放巨額補助。
8月3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布了新一輪抑制汽油等能源漲價的措施。原計劃將于9月底結束,但伴隨日元貶值而來的汽油價格暴漲迫使其做出調整。
報道指出,即便是熱衷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歐盟,其內部也有不少國家持續追加補助。
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停止從俄羅斯購氣,導致居民用電和燃氣成本飆升。德國總理朔爾茨2022年秋季頒布了總額高達2000億歐元的綜合應對方案,包括設置燃氣價格上限等措施。
2022年4月,法國推出了為期4個月的加油折扣制度應對燃油漲價,但最終被延長至同年年底。
觀察歐盟2015年至2020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德法兩國補助力度之大超乎尋常,幾乎占到歐盟各國總補助額的一半。
報道稱,設置價格上限等“一刀切”式的補助不但會令財政狀況惡化,還會導致那些最需要被補助的人得不到足夠幫扶。國際能源署(IEA)指出,貧困人群是能源價格高企的最大受害者,但補助政策幾乎沒有限定對象,反而導致富人更加受益。
面對今年夏季的高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以“沸騰時代”對氣候問題發出了警告。然而IMF預測,全球化石燃料補助額在2023年和2024年也將持續徘徊在6萬億美元的高位。
《巴黎協定》欲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攝氏度的范圍內,但是要想實現相應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難度很大。
報道稱,補貼導致對化石燃料的利用無法減少,從而阻礙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影響去碳化進程。
IMF還認為,取消化石燃料補助可以幫助人們防范健康風險,每年可預防160萬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