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辦公畫圖,樓下就能測試和生產,坐著電梯上下樓,就能到達產業的上下游,這樣的場景,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正在成為現實。
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鄰大興國際機場。它是如何打造氫能產業創新生態圈的?來看記者的調研。
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王師傅的氫能公交車正在加注氫氣。位于示范區西南角的海珀爾加氫站,占地7000余平方米。日加氫量可達4.8噸,能同時滿足500到600輛車輛的用氫需求。18噸物流車,一次加注20多公斤氫氣就可以實現約400公里續航。
在2019年前,示范區還是一片生產汽車零部件的老舊廠房,制造業低端,產能落后,通過轉型升級,經過了3年多的發展,目前入園企業達170余家,涵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實景應用的氫能全產業鏈,入駐企業多數已經在氫能產業中的不同賽道奠定了一定的行業地位。大興區根據產業發展適時優化產業政策,在技術攻關、生產制造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直接減免房租,給予研發生產設備的投資補貼,鼓勵企業技術研發創新,各環節各方面都有明確的支持。同時,在企業融資、車輛采購、運營補貼方面,也拿出了真金白銀。
打造綠色能源共同體
2020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五部委聯合發文,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已批復京津冀、上海、廣東、河南和河北等5個城市群。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由北京市大興區牽頭,聯合海淀、昌平等6個區以及天津、河北、山東等共12個城市(區)組成。示范區距離北京4號地鐵線天宮院站3公里,緊鄰大興機場高速、京開高速等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廣泛應用提供更多的場景。
突破技術難關 企業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
我國提出要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實現燃料電池核心關鍵技術的國產化是其中重要一步。
電堆、空壓機、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零部件是燃料電池系統中最核心的環節和主要的成本構成部分。怎樣實現國產化?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的企業都在積極探索。
質子交換膜被譽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心臟”,是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此前一直依靠進口,被國外企業壟斷。
為了把“吃飯的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國家有關部門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近年來,一批年輕的團隊研發出了適用于各類氫能設備、各種規格的質子交換膜。
上下游企業攻堅克難 氫能發展走上快車道
在氫能全產業鏈中,氫的制取、運輸、加注是產業上游的關鍵要素;燃料電池系統制造等構成產業的中游;下游主要對應燃料電池交通領域和建筑儲能及熱電聯供。
記者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調研時發現,上下游各家企業,都在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推進多領域示范場景應用。北京也在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建設一流國際氫能城市。
柴茂榮,國家電投集團首席科學家、國氫科技首席技術官,曾在日本研究氫能三十多年,2017年他回國創業,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八大關鍵零部件”之一的催化劑,被柴茂榮團隊突破,在盛產西瓜的大興龐各莊落地生產。
億華通是國內較早研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民營企業之一,他們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不僅僅能滿足公交車的運行需求,還能滿足重型卡車在高速公路上的快速安全行駛。
億華通公司率先在國內實現了燃料電池零部件的百分之百的國產化,也見證了中國燃料電池產業從技術研發為主向示范運營和產業化推進的重要轉變。
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自啟動建設以來,北京累計有超18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入使用,多領域示范應用場景正在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