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一百多個國家已宣布碳中和目標,中國和日本分別決定在2060年和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作為傳統上主要依靠火力發電的兩個國家,尋求合適的脫碳方案是共同課題,而氫能則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技術之一。
近年來,中國的氫氣產能穩步提高、應用領域擴大,去年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的三大戰略定位。日本則在2017年發布了《氫能基本戰略》,成為首個將氫能框架作為國家戰略的國家,打造“氫能社會”的愿景。
2023年4月7日,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大興青云店油氫綜合加能站,員工在對氫能運行裝置進行安全巡檢。視覺中國 資料圖
“氫能逐漸成為各國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推進中日氫能產業合作,是落實兩國領導人合作共識的具體舉措、共謀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以及上海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體現。”5月10日,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靖在2023中日經濟合作研討會——中日氫能產業交流會上致辭。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赤松秀一也在會上表示,日本擁有世界領先的制氫、制氨技術,中國同樣致力于氫能技術研發且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今后,雙方將在兩國人民間強勁紐帶和企業間經貿往來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氫能等碳中和領域的務實合作。
氫能具有零碳排放的特性,可應用于交通、工業、發電等行業,成為全球增長性產業,但是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面臨困境。日本具有技術優勢,中國擁有廣闊市場,雙方的合作能否做到一拍即合?
中日進入氫能競速賽道
氫能具有零碳排放的特性,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從奧運火炬到氫能汽車,再到氫能無人機、發電車以及氫能社區,兩國都充分展示了氫能的多元應用場景,刮起一股“氫旋風”。
實際上,早在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時日本就開始關注氫能開發,2011年福島核事故給日本“核電夢”蒙上陰影后,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氫能社會”的構想,3年后日本發布的“第四次能源基本計劃”中寫明“期待氫能在未來二次能源中發揮關鍵作用”,并于2017年發布了“氫能基本戰略”,計劃到2030年實現每年30萬噸的氫能產量。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潮加速席卷,日本在氫能發展上提速,2021年發布的“第六次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建立國際氫能供應鏈,提升社會對氫能的需求。一系列政策推動氫能在汽車、家庭熱電聯供和發電、工業等各個部門的大量應用,其中氫能汽車和氫能燃料電池的研發成為重點。豐田從約30年前開始研發以氫能行駛的燃料電池車,2014年在世界上首次上市銷售。
盡管日本在氫能發展上起步早,但受到條件限制,由于缺乏太陽能和風力等自然資源,難以利用源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大量制造環保的“綠氫”。同時,日本還面臨后來者的強勁挑戰,德國政府比日本晚3年制定國家氫能戰略,大手筆投入約90億歐元用于氫能發展。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也正在“快車道”上疾馳。據《日本經濟新聞》去年7月報道,日本在汽車燃料電池等“利用”技術方面領先,但最近10年的相關專利申請件數比以前減少3成,以舉國之力扶持氫能專利申請的中國超過美、韓、德,猛追至第2位。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3月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氫氣產能約為4000萬噸/年,產量約為3300萬噸/年。”
值得關注的是,交通是氫能應用的重要領域,多國正在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車。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2022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增加了40%,總計超過72000輛。中韓日美德作為五個主要氫燃料電池汽車導入國家,正在展開激烈競爭。
商業合作的兩面
在2023中日經濟合作研討會——中日氫能產業交流會上,日本經濟產業省下屬的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北京事務所所長黑田嘉彰表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中日雙方可在氫能燃料電池、節能、CCUS碳循環技術、電池回收利用等領域加強合作。
黑田嘉彰提到,尤其在氫能方面,日本在燃料電池汽車、70兆帕加氫站和固定燃料電池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優勢,但并未與中國取得相關領域的合作。
問及中日的氫能合作領域和所面臨的困難時,黑田嘉彰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目前最大的難題之一是氫能源的成本還比較高,需要在這方面多加努力。綠氫制造、氫能運輸等都是中日之間具有潛力的合作領域。目前,日企難以獲得開拓中國市場的機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努力,包括成本、性能等問題,而且要尋找好的合作伙伴。此外,黑田嘉彰還提到,對于中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希望進一步公開和明確開展商業合作的具體信息和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當然,現在已有許多日企的氫能項目落地中國,包括松下電器在中國的首個氫能燃料電池綜合能源利用項目,巖谷產業株式會社在大連建有制氫工廠。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大阪產業局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南浦秀史對澎湃新聞表示,松下和巖谷都是大阪的企業,對大阪而言氫能是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而且2025年大阪舉辦世博會,氫能將是利用的關鍵新能源之一,展現夢想生活中的理想技術。日企在氫能的技術方面比較擅長,中國的氫能產業市場規模飛速拓展,由于人口眾多,普及的速度可能也會很快,雙方合作可以做的有很多。
談及后疫情時代的中日企業間的商業往來和合作,南浦秀史認為現在已經進階到了不同的階段,過去中國制造業成本較低,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如果只是從成本考慮,很多日企的工廠正在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但是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對于提升生活質量方面的商品,日企認為中國市場有很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