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和國電的合并,在能源界備受矚目。合并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集世界最大煤炭生產商、最大火力發電商、最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商、最大煤制油和煤化工公司于一身。集團8個板塊中有4個居世界第一,這樣的“巨無霸”會否導致壟斷?又該如何看待煤炭去產能和去煤化問題?
3月7日,在北京會議中心政協經濟組會場,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總經理凌文。
合并產生新壟斷的說法不公平
記者:今年年初,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重點電力企業簽署了電煤3年長協合同,合同是基于什么考慮,合同量有多大?
凌文:我認為3年電煤長協合同是大趨勢、大方向。包括我在內,煤炭行業很多人對此已呼吁多年。2017年局部地區出現了電煤保供壓力,這一因素也促使今年第一次簽訂了3年長協合同。未來我們會堅定不移地朝市場化、契約化、合同化的方向發展。
目前3年長協的合同總量不是很大,但今年開了個好頭,這很重要。我相信未來這個量會逐年增加。
記者:我們了解到,今年電煤長協合同簽訂后,地方發電企業合同量有所提高,央企份額有所降低。
凌文:央企和地方發電企業之間是平等的。今年地方發電企業與發電央企簽定的長協份額變化,完全是市場行為。
在供應總量增加的情況下,國家能源集團給我們內部電廠,即原國電集團旗下電廠,分配合同量時與其他四大發電集團一視同仁,并沒有給予其特殊照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國家能源集團講規矩、講大局,內部沒有偏向。
記者:有觀點稱國電和神華的合并會產生新壟斷,您怎么看?
凌文:中國的煤炭消費規模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產量一半,但國家能源集團合并后產量也只占到我國煤炭生產總量的15%。
我們不僅不是壟斷,而是集中度還不夠,像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這種體量,實際上這個比例還應再高一點,才能保證更安全。
壟斷是憑借在行業中的地位把控價格、標準等來牟取不正當、不公平利益。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給予旗下電廠和其他四大電力一樣的市場待遇,所以說我們壟斷非常不公平。
去產能仍需堅定執行
記者:去底至今年初,局部地區出現電煤供應緊張,有觀點認為這是去產能導致煤炭供應偏緊所致,您怎么看?應如何統籌去產能和保供給?
凌文:就我掌握的數據來講,2017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約45億噸標煤,其中,煤炭占比約60.4%,同比有所下降。同期煤炭產量約35.2億噸。總體而言,煤炭產能仍處于過剩狀態。因此,“三去一降一補”還要堅定執行。去年冬季出現的保供問題,實際上還是個別時段、個別地區、個別品種的短缺。去產能不是去產量,而是要淘汰落后、污染、不安全、低效的產能,要釋放先進產能。現在看,電廠庫存普遍在20天左右,已恢復到正常水平。電廠庫存偏少時,我們要保供,但不能簡單認為是缺煤了,總體上來說煤是不缺的。
記者:去產能去到什么程度比較合適?未來幾年,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煤、電發展將把握怎樣的節奏?
凌文:我國“貧油、少氣、相對富煤”,煤炭消費基數很大,所以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只能逐步降低,不能冒進。未來煤炭利用一定要走先進、環保、清潔、高效、安全之路。我覺得,未來煤炭行業不會再以擴張為主,行業發展也一定不會是量的增加。國家能源集團未來的發展一定是以追求質量為目標。我們要在產品質量上保證國內、國際領先。煤電、煤炭都要更加注重在質量、技術等方面的領先性。
煤炭不是夕陽產業
記者:您認為在未來能源結構中,煤炭應該處于什么位置?
凌文: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變化,因此必須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對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國家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作為到“9個2030年重大工程”之一,也體現了中央對此高度重視。隨著煤炭消費比例逐漸下降,希望到2035年降至50%左右,2050年降至40%左右,屆時煤炭的利用質量肯定要比現在好很多。
記者:您此前講到,我國煤電排放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為什么大家仍認為煤炭、煤電是“臟”的?
凌文: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做工作。煤是社會的功臣,煤提供了我國從1949年以來所有能源消費的75%,煤炭產業的功勞不容抹殺。煤炭曾經在產量、安全、清潔三個方面的問題,目前都已經解決了,這時候應該還煤炭一個“清白”,不要盲目“去煤化”,希望社會各界能夠公正評價。“煤炭行業過去有功,但現在也沒罪”這句話我一定要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