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 在廣東珠海福陸碼頭啟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這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海上油氣開發邁出進軍“綠電時代”的關鍵一步 。
“海油觀瀾號”準備起航
“海油觀瀾號”裝機容量7.25兆瓦,由浮式基礎和風機組成,整體高度超200米,吃水總重達11000噸。
底部是一個三角形浮式基礎,由30個鋼結構模塊組裝而成,包括3個邊立柱和1個中間立柱,整體邊長近90米、高約35米、重量達4000噸。
“海油觀瀾號”浮式基礎進港靠泊中國海油珠海制造基地 李雪松攝
浮式基礎上方是高約83米,相當于30層樓高的圓筒形狀柱子,柱子上方裝有重達260噸的機艙,可以指揮風機進行轉動和變槳操作,被譽為風機的“大腦”。機艙前部是直徑達158米的葉輪,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大風車”,轉動一圈的掃風面積近20000平方米,約等于2.7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帶動3只大葉片使機艙中的發電機轉動,生成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海油觀瀾號”葉輪與機艙進行對接 李浩瑋攝
據中國海油新能源分公司工程建設中心總經理康思偉介紹,“海油觀瀾號”是我國第一個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它的建成投用使我國海上風電的自主開發能力從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100米級以上,為我國風電開發從淺海走向深遠海奠定堅實基礎 。
2000噸履帶吊機吊載著葉輪緩緩靠近機艙進行對接作業 李浩瑋攝“海油觀瀾號”將安裝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通過9根總重超過2400噸的錨鏈牢牢拽住這個“海上摩天輪”。投產后,風機年發電量將達2200萬千瓦時,可滿足3萬中國人一年的用電需求,所發電力通過1條5公里長的動態海纜接入海上油田群電網,用于油氣生產,每年可節約燃料近1000萬立方米天然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 。
作業人員指揮“海油觀瀾號”葉輪與機艙吊裝對接 李浩瑋攝文昌海域風急浪高,歷史最大臺風中心風力接近17級,這對風電平臺的設計提出了巨大挑戰。“我們通過優化平臺尺度、增設高效阻尼結構等技術創新,使浮式平臺具備抵抗最大17級超強臺風的能力,在極端環境下傾斜角度僅10度左右,能在84米/秒的風速下確保風機安全 。”海油工程設計院浮體部經理楊小龍介紹說。
“海油觀瀾號”完成一體化集成作業 李浩瑋攝“海油觀瀾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最深最遠,同時也是全球首個給海上油氣田供電、海域環境最惡劣的半潛式深遠海風電平臺,在單位兆瓦投資、單位兆瓦用鋼量、單臺浮式風機容量等多個指標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施工人員在扭纜平臺上端進行動力電纜檢查 李浩瑋攝
中國海油執行副總裁兼新能源部總經理楊云表示,進軍深遠海風電是中國海油結合油氣主業,探索新能源產業差異化發展的一條新路徑。此舉不僅能直接帶動船舶工業、海洋養殖、氫能等產業發展,還可以跟其他經濟進行組合,促進我國海洋經濟與地方經濟的發展。
“海油觀瀾號”準備起航
據了解,我國目前已建成20多個海上風電產業園,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近海風電資源發開發利用已趨近飽和,推動風電挺進擁有更優質風能資源和更少人類活動的深遠海,對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形成全球競爭力的風電產業鏈和供應鏈具有積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