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充分發揮電網平臺和產業鏈鏈長作用,共同推動能源電力從高碳向低碳、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生權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中國能源報:2月16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金上工程”)、通山抽水蓄能電站開工,您認為這對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將產生哪些利好?
李生權:金上工程投產后,每年可替代燃煤超過1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400萬噸,能大幅提高華中地區綠電比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抽水蓄能電站能發揮保障大電網安全運行的“穩定器”“調節器”作用及支撐新能源大發展的“充電寶”作用。通山抽蓄電站設計年發電量15.6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20.8億千瓦時,建成后可有效平抑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助推能源綠色轉型。
▲國網湖北電力員工走線驗收±800千伏白江線湖北段跨長江輸電線路。圖/鄒小民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給電網建設帶來了哪些困難與挑戰?
李生權:電網建設任務更加艱巨。為此,湖北加快構建以“五交五直”特高壓為電網骨架的“大動脈”,特高壓配套線路、電鐵供電、新能源電源接入、武漢世界一流電網等各電壓等級項目建設齊頭并進成為新常態。“十四五”期間,湖北35千伏及以上工程投資422億元,較“十三五”增加24.1%,建設任務更加繁重。
同時,也給電網建設技術革新帶來挑戰。新型電力系統在電源結構、負荷特性和電網形態帶來了新轉變,電網設計和建設階段考慮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復雜性,解決新型電力系統在電網建設“卡脖子”難題尤為重要。
構建數字技術支撐體系,將有利用數字技術發展紅利,推動電網、企業、數字化及市場化“四個轉型”,保障湖北能源安全,實現跨地區電網互通,促進地區間能源合作、互利共贏,也將提升社會電力獲得感,進一步推動現代供電服務體系提質升級。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數字技術與公司業務深度融合,聚焦電網運行全環節、設備管理全過程、生態服務全方位、經營治理全場景四個鏈條,以數字電網建設驅動公司業務流程、管理模式、作業方式和服務方式變革,逐步建成精準反映、狀態及時、全域計算、多元協同的數字電網。
▲國網湖北電力員工在烈日下開展帶電作業,及時消除線路缺陷。圖/鄂殿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國網湖北電力應如何推動地方能源電力行業綠色轉型,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李生權:堅持協調發展,推動能源電力傳輸綠色轉型。建設華中特高壓骨干網架,構建水火風光資源優化配置平臺,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促進各類能源互通互濟。立足湖北能源資源稟賦,支持新能源規模化發展,統籌做好新能源規劃布局、項目建設及并網消納。加快靈活調節性電源建設,持續推進煤電“三改”,保障新能源配套儲能同步投產,科學統籌抽蓄發展規模、站點布局、建設時序和接入系統,推動紫云山、通山等抽蓄項目建設。
倡導環保理念,引導能源電力消費側綠色轉型。聚焦工業、建筑、交通、農業農村、居民生活等領域,拓展電能替代的深度和廣度,深化“供電+能效服務”業務融合,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增強鏈上企業數字賦能、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迭代升級。配合政府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建設可調節負荷資源庫,引導用戶合理錯峰避峰,保障電力供應平穩有序。
推進電碳市場互通互認,建議相關部門統籌規劃“電碳市場”總體目標及發展思路,形成系統性的電碳市場協同運營規則。統一認證體系,建立電碳互認的“一張證”綠色消費認證體系,以增強權威性和公信力。推進試點建設,發揮湖北電碳市場協同的先發優勢和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落地湖北的地域優勢,以湖北為試點將綠電減排量在碳排放核算中予以抵扣。推動完善綠電交易規則。優先組織開展綠電綠證交易,鼓勵和配合省內符合條件新能源項目申請核定和劃轉綠證,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綠電入市。積極推進電碳市場有效銜接,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綠證、綠電交易。
完善能源保供體系。發揮鄂電聯“保電聯盟”作用,推動落實各方責任,凝聚政企社能源電力保供合力。堅持“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節約用電助力”,持續擴大可調節負荷資源庫,推動政府完善需求側響應政策,依法依規實施有序用電。
持續增強技術管理體系。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實現轉型升級關鍵環節、關鍵技術突破。引領能源行業綠色轉型,建成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增強鏈上企業數字賦能、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示范項目建設,2023年全面完成兩批21項示范工程,針對源網荷儲協調控制、構網型儲能、配電網全景感知等關鍵技術,打造示范、訂立標準、形成引領。持續跟蹤氫能、地熱等能源新形態、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