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疊加核電,冷卻塔憑風而起
2023-02-25 15:15 來源:嘿嘿能源heypower 瀏覽:
近年來限電情況頻繁出現,新能源大規模并網,調峰需求下火電基建需求上升。2021年 11 月,國家發改委與能源局發布的《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完成 2 億千瓦的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實現 1.5 億千瓦的制造。2022 年,火電基建投資額同比增長 28.4%;火電基建投資額在電源基建總投資額的占比從 2020 年的 10.5%提升至2022 年的 12.6%。火電新增裝機量歷經多年負增長后有望迎來拐點。
2022 年,全國火電新增裝機容量為 4471 萬千瓦。假設新增火電機組中 50%為空冷機組,則新增水冷機組容量為 2236 萬千瓦。按每 100 萬千瓦裝機容量需 144,000m³/h 循環水量計算,需新增約 321.9 萬 m³/h 循環水量的冷卻能力,未來工業冷卻塔需求有望增加。
節能環保需求推動火電冷卻塔迭代。目前我國采用循環冷卻系統的火電機組大多采用自然通風濕式冷卻塔。自然通風冷卻塔體積龐大,冷卻效果受風力、風向、空氣濕度、溫度的影響較大,正逐步被冷效高、調節性強、高度低的機械通風冷卻塔替換。2019 年至今,華電半山公司已拆除了公司原有 5 座大型雙曲線自然通風冷卻塔,新建 7 組共 27 座消霧環保型機力通風冷卻塔(機力冷卻塔),冷卻塔高度由自然通風塔的 100 多米降低到 30 米。節能環保需求下火電冷卻塔迭代或進一步加速。
三、核電應用開啟全新增量,數據中心、儲能等下游前景廣闊
沿海核電應用或為新增量。目前,沿海核電站多使用直流冷卻方案,但取水量、用水量、排熱量極大,對魚類繁衍等生態問題有較大影響,且在藻類生長的旺季容易發生濾網堵堵塞,造成潛在風險。2022 年 12 月 16 日,我國首座核電站超大型冷卻塔——廣東廉江核電項目一期工程 1 號冷卻塔順利完成首段環基混凝土澆筑,核電海水二次循環冷卻(冷卻塔冷卻)或為未來趨勢。
依據核電站循環水系統及配套冷卻塔的特點,100 萬千瓦裝機容量機組應配套 2臺 2800m³/h 核島用冷卻塔和 1 臺 1,000m³/h 常規島用冷卻塔。以 2022 年核電 5698.6萬千瓦裝機容量,2030 年預計達到 12000 萬千瓦裝機容量計算,則有 126 臺核島用冷卻塔和 63 臺常規島用冷卻塔的市場空間。
數據中心服務器密度隨數據量激增和信息處理能力提高不斷提升,數據中心產熱日益增高。根據中國綠色數據中心技術創新論壇數據,預計其在未來 5 年內以 15%-20%的速率持續增長。在“東數西算”工程要求下,東部數據中心集群平均 PUE 值需小于 1.25,西部需小于 1.2,且要求制冷系統采取新的解決方案。此外,冷卻塔在儲能、半導體及鋰電方面皆有應用。
冷卻塔企業數量眾多,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常州、無錫、蘇州,浙江紹興,廣東廣州、東莞,山東德州、濰坊,河北滄州、棗強、衡水等地區。根據海歐股份數據,工業冷卻塔年銷售額 1 億元以上規模企業不超過 10 家,年銷售額 1000 萬元-1 億元規模企業約為幾十家。國內規模以上的冷卻塔廠商較少,主要廠商包括美國 SPX Corporation(斯必克)、Hamon(哈蒙)公司、中化工程滄州冷卻技術有限公司、江蘇海鷗冷卻塔股份有限公司等。
2020 年我國冷卻塔市場空間約為 140 億元。我們認為在火電項目加速招標及設備迭代、核電領域冷卻塔應用趨勢下,冷卻塔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在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煤電行業的轉型和升級已成為大勢所趨。目前全球各國在燃煤電站的建設上相對謹慎,多數重要經濟體已經暫緩建設新的燃煤電站
法國電力集團(簡稱法電或EDF)主要經營發電、輸電、配電、能源服務、能源交易等業務,負責電力設施的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它具有五個特點
作為津巴布韋燃煤發電站擴建工程的一部分,兩臺300兆瓦機組中的第一臺已經上線。津巴布韋電力公司(ZPC)表示,該機組于3月20日晚些時候開始向津巴布韋國家電網輸送電力
建設2×25MW國產燃半焦供熱機組,規劃容量為4×25MW供熱發電機組:1、主要工藝流程:燃料轉換為熱能,把水加熱成高溫、高壓蒸汽,然后再由水蒸氣推動發電機來發電。
在津巴布韋國家供電局執行總裁SZ.Gata、津巴布韋總統辦公室常務秘書Marawa與眾多項目建設者的共同見證下,中國電建津巴布韋旺吉燃煤電站擴建項目7號機組首次并網一次成功,順利實現發電計劃目標,為下一步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