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是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戰略儲備技術。加快推進CCUS技術 應用和產業鏈發展 ,是能源行業實現“雙碳”目標 的 現實需要 和 重要路徑 。
多年來,中國石油高度重視CCUS產業發展,推進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術攻關,創新形成了CCUS全產業鏈技術體系,二氧化碳注入埋存規模保持國內領先水平,推動我國CCUS項目在驅油利用領域邁入工業化應用階段,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跟跑到領跑
探索產業發展的特色道路
形成“四大六小”產業格局,規模保持國內領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吉林模式”實現效益開發,與油氣、新能源新業態融合發展。
近60年砥礪奮進,中國石油CCUS產業經歷理論探索、技術攻關與試驗、工業化試驗與推廣三個階段。中國石油先后在松遼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等區域布局多項CCUS重大工程示范和先導試驗項目,在技術創新、注驅規模、組織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引領國內CCUS產業邁上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在規模上,從大慶油田、吉林油田到長慶油田、新疆油田,再到“四大六小”的CCUS產業格局,中國石油CCUS項目以“星星之火”點燃產業發展的“燎原大火”,推動石油號巨輪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前行。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11家油氣田已經開展17項CCUS重大開發試驗 ,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超百萬噸,已累計埋存二氧化碳超55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5000萬棵,規模保持國內領先,累計增油130萬噸 。在二氧化碳管輸方面,吉林油田在大情字井已建成輸碳管道121千米;大慶石化—敖南油田200萬噸/年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輸方案已完成方案編制,即將啟動建設。
在技術上,幾代石油人以十年磨一劍的韌性和拼勁接續推進CCUS關鍵技術攻關,助推中國石油CCUS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
數十年奮楫篤行,中國石油CCUS項目在理論技術攻關與現場試驗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和重大進展:創建了碳捕集與輸送、油藏工程、防腐、封存、監測、地面配套等關鍵技術,形成了涵蓋碳捕集、運輸、利用和埋存的CCUS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在國內率先走通CCUS-EOR全流程,比水驅方式提高原油采收率10至25個百分點,驅油效果顯著,CCUS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中國石油自主研發了CCUS全流程裝置和設備,系列核心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在CCUS技術專利和行業標準方面,中國石油已獲得授權專利近百余項 ,制定行業及企業標準30余項 ,持續引領國內CCS/CCUS技術創新發展。
在組織管理上,中國石油不斷探索二氧化碳驅油利用的高效開發新模式,CCUS項目向“智”而行、不斷升級,為CCUS產業可持續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中國石油不斷優化二氧化碳驅油注采工藝和地面工程設計,大力推進CCUS項目智能化生產管控,穩步拓展經濟有效的CCUS可持續發展路徑,初步形成六類CCUS發展模式。其中,吉林油田建成國內首個CCUS全流程一體化密閉系統,創建了集地質、工程、地面、運行管理于一體的“智慧管控平臺”,探索形成了CCUS發展“吉林模式”,實現CCUS-EOR效益開發。
在融合創新上,中國石油加快拓展CCUS與油氣和新能源業務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擴大CCUS在低滲透油藏、非常規油氣開發方面的利用規模,創新探索CCUS與光伏發電相融合的綠色發展模式,真正實現CCUS-EOR項目的綠色負碳開發。
回望來時路,從1965年在大慶油田長垣區塊開展井組規模試驗,邁出國內CCUS-EOR技術探索的第一步,到2006年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開始集中力量開展CCUS-EOR專項攻關試驗,再到2022年CCUS-EOR項目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00萬噸,中國石油CCUS產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走出了一條由重驅油向驅油和減碳并重的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CCUS產業發展之路。
勢能變動能
激蕩產業發展的澎湃活力
具備產業發展的碳源和地質資源,技術人才和產業協同優勢顯著,CCUS全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雙碳”目標下,國內CCUS產業迎來發展的時代東風。不少企業紛紛布局碳捕集項目,加大CCUS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探索二氧化碳高效利用的新模式、新業態,CCUS產業蓬勃發展。油氣企業發展CCUS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和優勢。
——看潛力, 中國石油發展CCUS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碳源方面,中國石油油氣田企業周邊大多分布有煉化企業、發電廠、水泥廠等。這類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能夠通過建立碳捕集裝置為油田發展CCUS提供外部碳源。另外,中國石油既是能源生產大戶,又是能源消費大戶。內部生產用能產生的二氧化碳是企業實現“雙碳”目標的“短板”,也是推動CCUS產業發展的“跳板”,可為油田企業CCUS-EOR項目提供充足的碳源。地質資源方面,中國石油礦權區內適宜利用二氧化碳驅油的地質儲量超67億噸,二氧化碳驅油或埋存的地質潛力巨大。
——看優勢, 中國石油發展CCUS產業底盤堅實、風景獨好。CCUS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技術,而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矢志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石油集成CCUS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在科研攻關探索中磨煉出一支業務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的CCUS專業化團隊,匯聚成發展CCUS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產業一體化是中國石油發展CCUS的重要支撐。從可以作為碳捕集端的煉化企業,到驅油利用與埋存端的油氣田企業,再到科研、金融、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等,中國石油相關業務覆蓋CCUS產業發展多個環節,產業協同的優勢持續蓄積成CCUS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強勁動能。
——看活力, 中國石油發展CCUS產業動能充沛、動力強勁。近3年來,集團公司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發展戰略體系,明確新能源業務“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將CCUS示范工程作為綠色產業“五大工程”之一重點布局,成立CCUS工作專班,建立推動CCUS產業全面發展的內部協調機制,不斷完善CCUS規劃方案,全面推進CCUS“四大六小”重點項目,啟動并大力推進松遼盆地300萬噸CCUS重大示范工程,組織編制長慶油田和新疆油田兩個千萬噸級CCUS中長期發展規劃,CCUS二氧化碳捕集和管輸建設不斷提速,全產業鏈發展初具規模,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率先突破百萬噸大關,CCUS產業規模化發展充滿生機,正飛速奔跑。
變局中開新局
匯聚產業發展的多方力量
產業整體需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協同合作上發力;企業自身需發揮產業協同新優勢,加強技術攻關。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CCUS涉及碳捕集、運輸、利用與封存等多個環節,CCUS產業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國內CCUS產業仍處在工業化試驗和推廣階段。我國實現CCUS產業規模化發展,并逐步實現CCUS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經濟性是制約CCUS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受碳源價格影響,國內CCUS產業面臨經濟性差和低效開發的困境,亟待進一步降低CCUS項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從政策環境看, 在“雙碳”行動推動下,國內已陸續出臺多個鼓勵發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埋存等綠色低碳技術的文件,但仍有待進一步細化和推進落實,以鼓勵更多企業和主體參與。
在科技創新方面, 目前國內CCUS技術水平仍需要持續攻關提升,特別是針對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仍有待攻關突破。另外,國內CCUS的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具有較高指導性的技術標準規范。眾人拾柴火焰高。推動CCUS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助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匯聚多方力量。
就產業整體來說, 地方政府要進一步落實鼓勵支持CCUS等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相關政策,適當考慮對關鍵重點項目予以相應的政策補貼激勵。不同行業,特別是高碳排放企業和難以通過常規技術方式實現凈零排放的企業,應從長遠角度考慮CCUS產業發展,盡早布局,不斷加強碳捕集端和驅油利用與埋存端企業的合作,以CCUS項目為依托,探索建立符合能源低碳轉型趨勢和企業發展實際的CCUS協同發展新模式,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業態。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強與企業的攻關合作,以破解CCUS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技術為方向,加大科研攻關試驗力度,推動CCUS技術迭代更新。同時,要不斷完善國內CCUS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引領CCUS產業創新發展。
就企業自身來說, 集團公司內部要充分發揮產業協同優勢,加強碳捕集端的煉化企業與驅油埋存端的油氣田企業合作,推進解決低成本碳源規模化供應問題,充分利用內部碳源,以效益為導向,消除制約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廣應用成熟有效的CCUS發展模式。同時,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推進CCUS關鍵技術和裝備的攻關試驗,支撐CCUS進一步提高單井產量和采收率,不斷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成為CCUS產業鏈鏈長,打造CCUS產業發展的中國石油品牌。
從1965年起步探索到2022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松遼盆地里的一立方米“碳”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超百萬噸油,數十年踔厲奮發,中國石油以CCUS發展為底,用“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干勁,繪就了一幅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時代石油畫卷。面向未來,中國石油將全面推進CCUS產業發展,努力打造CCUS原創技術策源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新的“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