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有一片廣袤的草場。夏秋時節,潔白的羊群在塔拉灘漫步吃草,頭頂的光伏板吸收著太陽的光熱,源源不斷產生電量。
光伏塔拉灘光電園(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年來,青海省立足資源稟賦,依托地形優勢和光照條件,借助光伏發電產業,建立“牧光互補+水光互補”新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板”下經濟,探索出一條光伏生態園和藏羊養殖產業發展相結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路子。
海南州共和縣光伏塔拉灘光電園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基地,年均發電量100億度,植被覆蓋率達80%。原本的“荒漠之地”變為“生態綠洲”,這里的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同時,在太陽能光伏板的遮擋下,園區土壤涵水能力較高,野草生長迅猛,一定程度影響了光伏板吸收太陽能的效率。把羊群放入園區,便成為兩全之策。
板上發電、板下牧羊,在光伏園區放養的藏羊吃掉了生長茂盛的雜草,不僅節省了牧民的飼料成本,而且減少了光伏園除去雜草的人工成本,實現了光伏企業和農牧民雙向受益。同時,通過羊糞施肥、養膘出欄,更好地保持了園區生態良性循環發展,當地農牧民養殖藏羊的收益也得到了提高。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海南州光伏生態園養殖藏羊2萬多只,年牧草產量達11.8萬噸,年節約養殖場本720萬元。
“牧光互補+水光互補”模式,不僅實現了光伏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又推進了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向草原生態良性循環和現代化、綠色、可持續發展轉變,實現了舍飼半舍飼高效養殖與光伏生態修復“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