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度開始在該國安裝的光伏項目所需的光伏組件方面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該國大多數光伏制造商開始訂購和進口制造設備,讓這一挑戰的艱巨性越來越顯著。
光伏行業專家承認印度光伏組件制造商在知識和技術方面存在差距,但堅持認為,印度光伏組件制造業首先需要提高產能和技術實力才能與國外廠商進行競爭;其次需要對研發自主生產制造設備提供充足的資金。
截至2022年9月底,印度的光伏組件產能略高于39GW(運營能力要低得多),預計到2025年底將接近95GW。這一數據來自Mercom India Research公司最新發布《印度光伏光伏制造業現狀》的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1月,在型號和制造商批準清單(ALMM)中注冊的光伏組件產能約為21GW。
印度光伏組件制造商Adani Solar公司銷售和營銷負責人Rahul Bhutiani表示:“在擁有制造自己的模塊制造設備的產能方面,印度至少落后了4到5年。目前,我們應該專注于提高國內生產光伏和光伏組件的產能,因為每年需要生產平均30GW的光伏組件,才能實現到2030年累計安裝280GW光伏系統的目標。”
然而,引進光伏組件生產線的風險很大,因為這些光伏技術在2到3年內就會過時。這給希望擴大產能和技術規模的小型制造商帶來了巨大壓力。
一家光伏組件制造商代表表示:“目前的光伏組件制造設備只需進行微小的更改,就可以用于生產多晶硅和單晶硅光伏組件,但如果生產TOPCon或異質結(HJT)光伏電池將需要進行30%~40%的更改,這需要進一步的投資。”
Bhutiani表示,印度的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應該進行調整,將為光伏組件和光伏電池提供的激勵分離開。這將允許那些只生產光伏組件而不是垂直整合的制造商參與進來,否則這個計劃只會對幾家大公司有利。
他說,“到目前為止,印度沒有重視光伏組件制造技術的發展。如果印度的光伏項目使用不斷提高效率的光伏組件,這將激勵光伏組件制造商投資和研發新的光伏技術。”
進口制造設備
德國光伏電池設備制造商Centrotherm公司最近宣布,已經收到來自印度的6個10GW的不同訂單,其中包括一筆4GW的PERC光伏電池生產線訂單。
去年,信實工業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從中國蘇州邁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購買8套HJT光伏電池生產線。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從蘇州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SC Solar)購買了另一條HJT光伏組件生產線。
另一家印度光伏組件制造商表示,進口制造設備是光伏組件制造商的現實選擇。他補充說,傳統上一直從事重型機械和工廠設備制造的印度公司需要一個健康的訂單渠道,以促進此類設備的國內制造。
前進的道路
行業專家還指出,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光伏組件制造過程中的研發投資獲得的回報是極其不平衡的。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投資一條幾年后可能會過時的生產線。
Bhutiani說,“中國在光伏制造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因為有幾家擁有20GW年產能的光伏組件制造商,這些公司有足夠的財力投資于技術研發,因為在技術突破之后可以獲得更多的好處。”
此外,業內專家表示,印度大多數光伏組件制造商目前都從中國進口制造設備,因為它們在技術上與歐洲公司相當,但更具成本效益,而這對許多光伏組件制造商來說是一個關鍵因素。據報道,一些大型中國光伏組件制造商將高達5%的收入用于研發。
實際上,由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印度對中國進口的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的依賴可能會減少,但這對光伏項目開發商來說適得其反。而印度光伏組件制造商仍依賴于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和設備。
Mercom Capital Group首席執行官Raj Prabhu指出,“中國的技術發展并非一蹴而就。2015年推出的‘領跑者’計劃制定了技術路線圖,最終實現了從多晶硅組件到單晶硅組件的過渡,并推動了PERC、雙面光伏和其他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