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動汽車修不起”的話題引發社會熱議。不少車主吐槽:“又被當‘韭菜’割了!本來買電動汽車就是圖電費便宜,一年能比油車節省不少錢,但買車時沒人說,維修可比油車費錢多了,簡直給我請回來一‘電動爹’!”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售后問題日漸凸顯,維修難、維修貴、專業人員稀缺、維修資源壟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和使用體驗。
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的規范性和便利性,滿足消費者對售后服務的更高要求,今年初,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立項了團體標準《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規范》,并聯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啟動該標準的調研與編制。
經過半年多的編寫,《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規范》專家審查會于近日召開。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質量擔保部主任賀興擔任審查組組長,來自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汽車生產企業的11名專家對規范進行了逐條審查,決定將規范名稱修改為《電動乘用車售后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經協會團體標準審查會審核通過并批準發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買得起卻修不起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保持連續7年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增長120%和110%,市場占有率達23.5%。但從售后服務角度看,問題依然突出。
科波拉汽車咨詢服務(青島)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王浩認為,新能源汽車售后問題主要表現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人才短缺、專業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企業少、零部件和技術高度壟斷、傳統汽車售后企業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服務能力弱等方面。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新能源汽車使用中,目前較為突出的售后問題則表現為:就近可選擇的售后服務網點少,服務不便利;部件維修慢,等待交車時間過長;事故維修、二手車評估等不透明,自身利益損失,缺乏參考標準。
汽車維修行業資深人士周恒君(化名)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南北方的使用體驗大不相同。由于北方地區冬季寒冷,電池掉電快,很多司機開車不敢開暖風,最后不得不找到維修機構加裝柴油取暖裝置,既不符合技術規范,也不滿足環保要求,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亦怨聲載道。
也有消費者透露,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發生了輕微剮蹭,本以為補個漆、花上幾百塊錢的事兒,沒料想導致車內激光雷達損壞,4S店報價,單顆激光雷達的價格就要數千元,加上雷達支架、飾板、工時費,單顆雷達更換總費用近萬元。維修價格如此之高,電動汽車真是買得起、開得起、修不起。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步入市場化發展的新階段,但與快速發展的市場相比,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發展相對滯后。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新能源汽車不像燃油車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售后服務體系,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成熟決定了其售后服務的不成熟,因而相關規范的出臺就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行業標準實現從0到1
《電動乘用車售后服務規范》的出臺可謂應運而生,標準立項信息發布后,也引起了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包括車企、零部件企業、高校、科研、維修機構等單位均積極反饋、參與。
針對此次專家審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考慮到新能源汽車中包含的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市占率極低,諸多服務問題還未暴露出來,因此首先考慮將標準適用范圍鎖定為“電動汽車”;又在進一步的調研分析中,考慮到乘用車與商用車在售后服務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難以通過一部標準將所有新能源汽車的售后完全統一。由此,本標準率先對電動乘用車的售后服務過程進行了規范,改名為《電動乘用車售后服務規范》,后續協會將通過深入研究和積累,逐步編寫商用車以及其他車型的部分。
據了解,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規范》結構合理、內容科學,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上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規范》的亮點在于:綜合現有法規、標準、相關文件的要求,梳理了售后服務商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區分了整車與動力電池維修的場地、設備、人員、過程、安全等要求;提出了一年一次的動力電池檢驗隱患排查,定期進行健康狀態檢測。與此同時,《規范》還關注到動力電池隱患的排查、電池維修環節消防保障措施的補充、售后環節電池回收儲存等問題。
上述負責人表示,《規范》的出臺能夠為相關的生產和服務企業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與技術指導,將有助于電動乘用車售后服務商規范其售后服務行為、有步驟地提升售后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有助于提高廣大消費者的安全意識,更好地使用汽車產品、理性地選擇更安心、更優質的汽車售后服務。
當然,新能源汽車售后市場的規范,既需要國家宏觀層面的規劃、協調、政策引導以及各相關主體的共同配合,也要給市場一些成長的時間。《規范》只是新能源汽車流通環節服務標準由0到1的突破,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隨著市場的發展,標準將不斷修訂完善,以適應和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更好的發展。
口碑相傳才能形成正循環
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一道“必答題”。從發展階段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不到10年。作為新生事物,在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流通渠道、服務體系、法規標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等方面還不完善。特別是一些企業將時間與精力都花在造車、賣車等售前、售中環節,建立健全配套的用戶售后服務體系并未得到足夠重視。
《規范》編制小組負責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曾表示,目前汽車行業的售后服務規范由各汽車生產廠家制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大多根據現有燃油汽車售后服務相關政策,并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建立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體系,各品牌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需要根據新能源汽車的實際發展路徑,優化和創新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推進行業統一的、符合現代化發展的新能源汽車服務標準。
《規范》的標準不能過高,完美得讓企業夠不著,最后只會被束之高閣;也不能過低,讓自身標準很高的企業降低服務水平。說到底,標準的制定絕對不能是“自嗨”,要讓行業企業達成基本共識,最后真正將標準用起來。當然,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行業發展與進步,也將進行動態調整。
相關企業也要積極以《規范》的標準自檢自查,不管是在專業人員技能培訓方面,還是在服務流程、服務安全、維修明細報價公開等,都需要按照具體的標準規范進行完善,從而保障維修檢測工作的統一性、公開性、安全性,提高客戶的服務體驗,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建立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規范對行業內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整體水平的提升、行業自律、市場發展、消費者滿意度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
張翔也認為,新能源汽車售后相關規范的制定既要照顧消費者的利益,也要考慮車企的利益,只有將二者的利益權衡好,才能真正持久地促進行業發展。只有消費者在售后服務中獲得了更佳的體驗,口碑相傳才會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才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正循環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