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被多個煤炭產地視為減碳脫碳、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從地方政府到主力煤企紛紛加速布局。
到2025年,基本構建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到2030年,形成布局合理、產業互補、協同共進的氫能產業集群;到2035年,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集群——日前,由山西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外公布,山西氫能產業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就此明晰。
至此,晉陜蒙三個頭部產煤省區以及寧夏、山東等主要煤炭產地,均已發布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記者注意到,在“雙碳”目標下,氫能被多個煤炭產地視為減碳脫碳、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從地方政府到主力煤企紛紛加速布局。相比早期更多關注制氫環節,現在的布局已向全產業鏈條延伸。煤氫聯動更廣更深,如何物盡其用?
煤、氫兩大產業有著天然的聯動性。“能源脫碳、低碳、無碳化已成為共識,煤炭企業積極參與其中,‘煤制氫+氫能’有條件成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新方向。反過來,煤炭在氫氣生產中具備很好的發展條件,能夠繼續擔負兜底和保供作用。尤其是氫能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煤制氫和工業副產氫仍要發揮氫源優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稱。
除了傳統資源優勢,多個產煤大省近年也在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例如在山西,可觀的風、光資源帶來新機遇。“從我省看,山西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位居全國前列,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我省作為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地,氫能資源豐富、來源廣泛、成本低廉。”《規劃》中稱。
▲從生產焦煤的傳統能源企業到氫能源領軍企業,美錦能源已擁有“煤一焦一氣一化一氫”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美錦能源/供圖
中關村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產業聯盟秘書長盧琛鈺注意到,多個煤炭產區還有著豐富的氫能應用場景。“這些煤炭產地不光是在上游占優,下游應用也具有獨特優勢。比如,煤礦面臨大量運輸需求,而礦用重卡正是氫燃料電池車輛發展的重要細分領域。再如,不少礦區配備鐵路專用線,為氫能機車發展帶來機會;部分大型煤企還有自己的運煤港口,具有運用氫能減排的需求強烈。”
早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陜西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介紹了當地在示范應用方面的構想。“陜西正在爭取成為全國第九個碳排放權試點省份,獲批后將在提升氫能技術示范經濟效益,帶動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等方面提供良好助益。陜北能源供給地與關中能源應用區位布局合理,結合關中城市霧霾治理行動方案,是氫燃料重卡示范應用的理想區域。”
政策落地,一呼百應。記者了解到,多家企業已經行動起來。
“從傳統蘭炭走向氫能業務,這是一次戰略性轉型。”內蒙古正能化工集團董事長李玉奎介紹,由該公司參與建設的華電正能圣圓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9月底剛剛被自治區能源局列為2022年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每小時制氫量可達20000立方米。“就地制氫、就地消納是最大的優勢。制取的氫氣主要用于附近加氫站、自用重卡和周邊煤礦短倒重卡,以及集團后續建設的煤焦油深加工項目。后者也是煤炭分質分級清潔高效利用的典型,注入綠氫將進一步推動節能降碳。”
美錦能源副總裁姚錦麗告訴記者,在大本營山西,從制氫、加氫站網絡到燃料電池重卡車的研發與應用,再到服務于傳統煤焦板塊的氫能業務,美錦能源均有布局,現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應用體系。“截至9月底,我們在山西建成了7座加氫站,已開工和計劃建設加氫綜合能源站有10座左右,在省內投運氫燃料電池重卡超過200輛。未來將持續聯合山西大型煤炭、鋼鐵等企業,共同拓展氫能重卡應用場景,計劃推廣運營規模達到300輛,最終形成全國最大規模、先行先試的氫能重卡運營范本。”
除了本土煤企,氫能企業也紛至沓來。“其中不乏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專業公司。”盧琛鈺證實,除了省級層面,山西呂梁、大同,內蒙古烏海、包頭等地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氫能產業文件,各有目標、各具特色,讓企業從中看到更多機會。“例如,為扭轉一煤獨大的局面,鄂爾多斯轉型需求迫切,風光發展勢頭正勁,很多氫能公司都想來這里布局電解水制氫相關業務。”
有前景,亦有挑戰。多位人士向記者表示,經過前期發展,煤炭產區進軍氫能領域的制約與短板也暴露出來,如何揚長避短值得思考。
“我關注到人才和技術儲備方面的不足。”盧琛鈺坦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煤炭產地的發展倚能倚重,在高精尖技術研發、管理上相對粗放。“以氫燃料電池技術裝備開發為例,參與者更多是高新技術企業及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管理的精細化要求更高。高門檻背后需要人才支撐,這些產煤地有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人才扎根發揮作用,有待觀望。”
盧琛鈺還稱,相比東部沿海城市,煤炭產地的氫能發展水平存在差距。“但未來,大家要面臨同樣的競爭局面,如何避免同質化、無序化競爭,需要提前考量。同時,也對地方政府的規劃水平、管理能力以及統籌協調等方面的具體工作提出了考驗。”
劉峰表示,煤制氫仍是現階段主要的氫源支撐。但長遠來看,由此產生的碳排放是急需攻關的首要問題。“煤炭是高碳能源礦產,通過煤氣化制氫要排碳也是事實。對這些二氧化碳進行無害化處置、實施碳循環利用,目前的技術尚不成熟,處理能力有限,需要從地方到企業下大力氣,集中優勢力量聯合攻關。”
從個體角度來看,姚錦麗認為,目前入局企業雖多,但多數只是在氫能鏈條中的某個環節上具備優勢,難以實現完整的產業鏈生態閉環。“以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為例,其建設發展需要與商業運營場景相結合,同時匹配化工廠、物流園等應用場景。若不能實現閉環,短時內很難看到效益。從山西省發布的規劃可以看出來,建立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是重中之重,需進一步加強企業頂層設計和細分領域研究,不斷完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