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現實需求,必然加速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大規?;l展,而氫能可以成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載體,實現能源轉型中的大規模和長周期的能源存儲與多樣化的終端利用。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9個國家級“雙碳”政策文件出爐,均涉及氫能。
詳情如下:
《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
2022年10月9日,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其中指出: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標準化管理,加快完善氫能標準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開展氫制備、氫儲存、氫輸運、氫加注、氫能多元化應用等技術標準研制,支撐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
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電氫耦合、燃料電池及系統等領域,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建立健全氫能質量、氫能檢測評價等基礎標準。
專欄4氫能標準化專項行動
7.全產業鏈綠氫標準完善行動。完善氫能標準管理體系,開展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研究和標準化頂層設計,形成標準體系框架和體系表,開展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安全標準研究,結合產業試點示范項目經驗,推進相關標準制修訂。
《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2年8月1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氫能方面指出: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研究實施氫冶金行動計劃;突破推廣一批高效儲能、能源電子、氫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溫和條件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電動重卡、氫燃料汽車研發及示范應用。加快充電樁建設及換電模式創新,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加強船用混合動力、LNG動力、電池動力、氨燃料、氫燃料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
《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2年7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指出:根據既有能源基礎設施和經濟承受能力,因地制宜探索氫 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
2022年6月24日,科技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其中指出:氫能技術。研發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氫技術、大規模物理儲氫和化學儲氫技術、大規模及長距離管道輸氫技術、氫能安全技術等;探索研發新型制氫和儲氫技術。
低碳零碳鋼鐵。研發富氫或純氫氣體冶煉技術;研發可再生能源規?;茪浼夹g。研發高性能電動、氫能等低碳能源驅動載運裝備技術。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學、太陽能直接制氫等綠氫制備技術。
強化氫的制-儲-輸-用全鏈條技術研究,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建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燃煤機組靈活調峰、煤炭制備化學品等示范工程。在鋼鐵、水泥、化工、有色等重點行業建設規模富氫氣體冶煉、生物質燃料/氫/可再生能源電力替代等集成示范工程。
圍繞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低碳工業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推動設立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論壇。
《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2022年5月30日,財政部印發《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支持政策,穩妥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2022年5月8日,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文件提出要加快儲能和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以大規??稍偕茉聪{為目標,推動高校加快儲能和氫能領域人才培養,服務大容量、長周期儲能需求,實現全鏈條覆蓋。
《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02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指出:支持模塊化氫電池和太陽能板房等在小型或邊緣數據中心的規?;茝V應用。結合儲能、氫能等新技術,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數據中心能源供應中的比重。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電力、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提升鐵路系統電氣化水平。
有序推進充電樁、配套電網、加注(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到2030年,民用運輸機場場內車輛裝備等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其中指出要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推廣智能交通,推進鐵路電氣化改造,推動加氫站建設,促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