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當天召開的發布會介紹,中國新能源汽車2022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456.7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10%,也超越了2021年全年銷量。同時,新能源動力電池、充電補能以及新能源汽車出口等產業鏈細分領域也呈現蓄力增長態勢,為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積極賦能。
市場行情火爆
根據中汽協統計,9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7.2萬輛和26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1.5%和9.5%,同比分別增長28.1%和25.7%。2022年1-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63.2萬輛和19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4%和4.4%,增速分別較1-8月擴大2.6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中汽協指出,隨著車輛購置稅減征政策的持續發力,在傳統黃金消費季,中國車市提振效果逐步顯現。
相對于整體車市的慢熱回升狀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勁增長。根據中汽協數據,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5萬輛和7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0%和93.9%。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71.7萬輛和456.7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3.5%。
根據中汽協此前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這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產銷就已經大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分別超過120%和110%。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延續恢復發展和向好發展態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發揮了良好效能,汽車行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火爆的局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供給改善疊加油價上浮預期帶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油價上漲而電價鎖定,也帶動了電動車訂單的強勁表現。另外,新能源車銷售近期受到政策明顯推動,各地出臺鼓勵消費政策力度大,主流車企產銷持續提升。
出口持續增長
伴隨產銷創新高,中國新能源汽車也得到了世界多國用戶的認可。根據中汽協最新數據,2022年1-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8.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00%。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國家也在逐步增加,目前新能源車出口的前三大市場為比利時、英國和泰國。在新興的墨西哥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1-8月出口11.2萬輛,環比增長39.2%,同比增長54.2%,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中國汽車出口開始呈現新能源高端化特征。根據乘聯會的統計,2022年1-8月,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達到314億美元。從汽車出口均價來看,2018年單車出口均價是1.29萬美元,隨后逐步提升,2022年8月單車出口均價已經達到了1.89萬美元。乘聯會分析指出,中國汽車出口數據的明顯增長,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出口大幅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和單車均價的強勢增長。
隨著中國企業自主研發新能源車技術的持續進步,近期多家中國上市公司加快進入歐洲等海外市場的步伐。9月13日,上汽集團旗下名爵品牌啟動全新純電動車型MG MULAN的“萬輛赴歐”發運儀式,迄今為止國內最大批量出口純電動汽車在上海海通碼頭裝船起運,出口歐洲市場。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表示,萬輛新能源電動車出口歐洲是上汽集團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國汽車行業令人振奮的重大時刻。
產業鏈不斷壯大
在新能源汽車整車行業增長的同時,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配套也在不斷發展。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2年1-9月,中國動力電池累計銷量達367GWh,累計同比增長243.8%。其中,三元電池累計銷量163.8GWh,占總銷量44.6%,同比增長232.4%;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銷量203.0GWh,占總銷量55.3%,同比增長257.8%。
在充電補能配套方面,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最新數據,2022年1-9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87.1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106.3%,私人充電樁增量同比上升352.6%。截至2022年9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448.8萬臺,同比增加101.9%。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裝車量達到了92.02GWh。根據寧德時代10月10日發布的業績預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165億元至180億元,同比增長112.87%至132.22%,這一凈利潤規模也超過其2021年全年水平。
對于蓬勃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陳士華表示,近期,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下發《關于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公告》,進一步增強了行業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心。交通運輸部也發布了全國收費公路統一對貨車通行費再減免10%(減免時間從2022年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結束),對促進公路物流發展,助力商用車市場恢復具有積極作用。“我們預計,在穩經濟、促消費政策持續作用下,四季度汽車產銷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以及汽車出口延續良好發展勢頭,全年汽車市場將實現穩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