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涉氫上市企業陸續發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據不完全統計,58家涉氫上市公司整體營收規模在2022年上半年突破73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5.57%,預計2022年,這些氫能上市公司的總營收將超過萬億元。
其中,部分以氫能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實現營利凈利雙增長,而更多涉氫企業營收仍來自于傳統優勢業務,氫能業績貢獻能力仍待挖掘。業內普遍認為,國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動氫能產業背景下,短期內成本高昂、基礎設施等問題仍將制約產業發展,長遠來看,氫能業務或將成為企業營收的關鍵一環。
氫能開始貢獻業績
從半年報整體來看,燃料電池板塊上市公司中,已有部分公司燃料電池業務開始貢獻一定業績,但各公司主要贏利點仍依賴傳統主業,大部分企業雖開始在氫能領域大舉布局,但氫能業績呈現盈虧分化格局。
氫能關鍵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中集安瑞科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9.5億元,同比增加12.7%,其中清潔能源業務占總收入的52.3%,為公司集團中收益最高的業務。公司上半年氫能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5.1%至1.69億元,并且新增訂單2.3億元。
能源領域涉氫企業代表美錦能源美錦能源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3.55億元,同比增長50.01%,實現凈利潤13.59億元,業績同比增長8.64%,其中氫能及新材料業務均屬于其他行業,2022年上半年營收3.08億,占營收比重為2.3%。
設備制造類代表企業雄韜股份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02億元,同比增長17.11%,凈利潤7484.66萬元,同比增長196.19%。其中,燃料電池實現營收4466.48萬元,占總營收2.62%,同比增長36.17%。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氫能產業尚處發展初期,氫能業務盈利微乎其微甚至導致虧損的現象不可避免。以雪人股份為例,其半年報顯示,公司氫能業務正處于導入期,以研發燃料電池空壓機和氫氣循環泵核心技術為主,目前處于虧損狀態,今年上半年,公司氫能業務營收虧損427萬元,凈利潤虧損426.6萬元。
被稱為氫能第一股的億華通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同比增長128.53%,凈虧損6003.85萬元,虧損同比擴大244%,已連續兩年處于虧損狀態。
高成本制約
面對氫能業績普遍貢獻較少的產業現狀,億華通在報告中表示,目前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市場由于商業化初期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綜合成本較高,行業的發展對政策依賴度較高。雪人股份指出,氫燃料電池行業容易受國家政策、經濟環境、產業發展政策、國家能源戰略等影響,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如預期的風險。
多家企業在財報中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受到關鍵技術成熟度、燃料電池成本以及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性等多方面制約,當前加氫站存在建設成本高、氫氣成本高、補貼支持政策滯后以及審批管理機制不健全等情況,導致當前我國加氫站建設推廣進度較慢且現階段多數加氫站處于虧損狀態,進而導致現階段終端用戶實際用氫成本較高。
與此同時,由于尚處產業發展初期,高研發投入也將進一步影響氫能上市企業營收狀況。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從A股市場來看,2017-2021年,我國氫能源板塊上市公司研發總費用逐年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氫能源板塊上市公司研發總費用約158.69億元。
受資本青睞
今年3月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動氫能相關政策發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范圍內省級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專項規劃已超過15個,市級及區縣級規劃超過40項。
與此同時,氫能概念持續受到資本青睞。據畢馬威統計,今年上半年,氫能行業股權融資持續火熱,共發生融資事件21筆,融資金額15.9億元,融資數量和金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50%和137%。業內普遍認為,近年來,政策與技術更新助推氫能產業高速發展,氫燃料電池成本下降路徑也更加清晰可控,政策推動和融資熱潮下,未來氫能對業績的貢獻潛力將持續提高,企業對氫能領域的布局也將不斷增加。
鴻達興業在半年報中指出,公司持續推動“制氫、儲氫、儲能、運氫及氫能應用”的氫能產業化發展,液氫工廠、加氫站運行穩定,生產、銷售氫氣及相關產品,加快落實高壓儲氫瓶、固態儲氫瓶、液氫儲罐等產品的生產工作;設立廣東氫能研究院,統籌氫能研發工作,加快氫能發展步伐。
嘉化能源表示,公司計劃在2022年下半年投資建設氫能分布式發電示范項目,以副產氫氣為源頭,通過燃料電池轉化成電能,采用自發自用模式,為未來在氫能挖潛利用領域拓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