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是2022年不可忽視的“一道光”,照亮了整個能源賽道。
過去10年,光伏是度電成本下降最快的能源品種。由中國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10年間累計下降近90%。中國光伏行業持續保持產業規模全球第一、生產制造全球第一、技術水平全球第一的領跑地位。
光伏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是上下游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光伏熱場部件、金剛線等耗材的產能擴張一波接著一波,來勢十分迅猛。
同時,關于市場產能擴張之后,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的不同聲音也此起彼伏。
光伏性價比提升引爆市場需求
“雙碳”戰略下,光伏產業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2021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5493萬千瓦,同比增長14%;2022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088萬千瓦,同比增加1787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1123萬千瓦、分布式光伏1965萬千瓦。
景氣度通常與行業需求畫等號,景氣度高,意味著行業需求旺盛,下游終端企業“貨不愁賣”。為了跟隨競爭對手步伐,部分光伏企業開始布局全產業鏈,加入擴產能大潮。上機數控、隆基綠能、京運通等光伏上市公司近期紛紛宣布擴產計劃,投資金額從50億元到150億元不等。
隨著光伏產業的倍速發展,熱場部件、金剛線等光伏耗材需求也進入客戶催單兇猛階段和全面開工、產能提速階段。
以光伏熱場碳、碳部件市場的龍頭金博股份為例,光伏熱場碳、碳產品是金博股份主要收入來源,公司目前市占率超30%,位居全行業第一。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光伏業務占比在2017—2021年間均超95%。
“現在光伏部件產能擴張與光伏產業發展是強相關關系。”8月中旬,金博股份董事、總經理王冰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公司生產的光伏耗材催單情況非常嚴重,今年耗材催單情況稍微好一點,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產能下半年有較大釋放。
據王冰泉介紹,從2019年到2021年底,金博股份光伏熱場耗材的產能增長了10倍左右,上市兩年多,公司已經實現業績6倍增長、利潤9倍增長。
王冰泉坦言,2018年開始,光伏發電項目逐步下調或取消補貼,光伏成為完全靠市場驅動的產業。補貼取消以后,市場各方開始算經濟賬,光伏產品性價比不斷提高,獲得了市場客戶認可,光伏裝機的市場需求一下子就爆發了。當前中國光伏市場完全不同于之前靠補貼過日子的產業格局。
在王冰泉看來,“從公司角度來看,我們不希望看到熱場耗材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緊平衡狀態對公司發展是比較合理的”。
同為光伏耗材的金剛線產能也迎來大擴張。金剛線是光伏硅片切片過程中的重要耗材。在光伏上,金剛線主要用于硅片切割(包括截斷和切片,切片為主),其切割性能直接影響硅片質量及電池效率。據悉,光伏目前已成為金剛線最大的應用市場,占總需求量90%以上。
隨著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光伏巨頭的擴產,金剛線的市場需求被拉動。
例如,今年上半年,宇晶股份金剛線產品實現營業收入7985.42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106.93%,主要客戶包括晶科能源、賽維、京運通、協鑫光伏、高佳太陽能、福旭科技等光伏行業企業。
8月初,金剛線概念股岱勒新材董秘周家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一些客戶提出加金剛線訂單量,我們是不敢放開手接訂單的。產能每個月都在增加,設備調試出來立馬就正式生產。6月底產能已達到120萬公里,7月份產能預計達到140萬公里。”
一年間,岱勒新材的金剛線產能從不到30萬公里/月已提升到120萬公里/月以上。按照計劃,2023年一季度金剛線產能釋放將突破300萬公里/月。
周家華心中有一本金剛線的產能賬,公司第一大客戶每個月的金剛線需求是200萬公里,假如給公司100萬公里的訂單需求,公司產能做這一家訂單需求就吃飽了,所以“擴產”也成了金剛線行業的主旋律之一。
供需緊張的背后,是持續火熱的光伏行業帶來的需求放量。1GW(光伏裝機容量的單位,為1000兆瓦)光伏需要50萬~60萬公里的金剛線需求,周家華預測,全國今年保守估計生產光伏電池所需的硅料產能將近300GW,那么就意味著,用于硅片切割的金剛線市場需求至少1.5億公里。
中金對光伏產業2022年下半年行情分析稱,光伏產業利潤再分配、技術迭代帶來主產業鏈投資機會。硅片輔材方面,熱場去庫存、價格競爭基本見底,隨著硅料放量,我們看好該行業下半年有望實現供需邊際改善。金剛線由于硅料超預期漲價,細線化進程持續推動,拉動行業供需持續景氣。
光伏產能的過剩之憂
根據隆基能源研究院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需要達到1500GW~2000GW,這一裝機規模相當于2021年新增裝機量的10倍。
同時,光伏行業格局是專業化廠商與一體化廠商并存發展,隨著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重金擴充光伏一體化產能,市場對光伏產能過剩危機的擔憂也在上升。
對于光伏行業產能的快速擴張,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公開表示,需要警惕部分環節的產能過剩,以及產能擴張之后的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問題。
產能過剩之憂似乎就在眼前。8月19日,光伏板塊迎來了久違的大跌。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3只龍頭股市值合計蒸發超800億元。
市場機構分析稱,隨著硅料及電池領域的雙龍頭通威股份積極擴產以打“價格戰”的手段切入組件賽道,其打通下游產業,向光伏一體化邁出重要一步,這對組件龍頭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形成不小壓力。
光伏龍頭向一體化產業邁進引發行業關注,采訪中,多位光伏產業人士對記者談及光伏產能過剩問題時,都比較樂觀,看好光伏產業未來的潛力和空間。
“光伏產能釋放無非把成本降得更低一些,量的問題可以讓市場自己去調節。”談及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王冰泉認為,光伏產能擴張后,意味著市場需求提升了,這會傳導到市場,進一步降低產業鏈成本,對行業發展不完全是壞事。不用過分擔心光伏產業的周期和產能過剩問題。畢竟,中國的光伏產業需求和成本負相關,成本越低需求越高,二者具有彈性關系。
“光伏是高度市場化的產業,擴產能的企業不見得每家都能活下去,經過市場大浪淘沙、行業洗牌,真正有競爭力的光伏企業才能活下來。”周家華認為,2018年光伏產業政策逐步結束補貼后,洗掉了很多小光伏企業?,F在光伏企業龍頭具有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加上光伏產業空間很大,目前光伏產能遠遠低于光伏的未來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