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多地最高氣溫攀升到40℃以上,突破歷史極值、高溫天氣疊加經濟復蘇的生產經營用電需求,各地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期,電力負荷創出新高。目前煤電依然是我國最主要的電源,那么現在電煤供應還跟得上嗎?
保障國家夏季煤炭充足供應,既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基本的民生工程。根據中國物流集團下屬中儲智運物流指數網的大數據分析顯示,隨著國家保供政策的持續執行,煤炭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7月份,平臺煤炭運輸相關線路日均貨運量較6月增長73%。從市場價格來看,保供已經常態化進行,平臺煤炭運價總體較平穩,近兩個月,公路運輸煤炭運價周環比指數增減基本都在5%以內。
在電煤穩定保供方面,已經可以看到數字技術創新帶來的作用和價值。以中儲智運為例,作為全國首批數字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這家央企平臺多利用智能配對技術、拓展多式聯運模式,精準對接運力,實現高效運輸,全力保障夏季企業和民生用電需求。在該平臺上,每天有近500車煤炭從鄂爾多斯運往呼和浩特、烏蘭察布;每月有50車皮煤炭的鐵路班列抵達曹妃甸港、京唐港等重要港口;更有海量的電煤源源不斷地從山西運往河北、山東等東部重工業地區……
保供任務往往時間緊、任務重。今年夏天,同屬中國物流集團的兄弟單位找到中儲智運,每月預計5到10萬噸的煤炭要從地方鐵路暖水站發運到國鐵呼和浩特南-東大沽站。
中儲智運接到需求后積極聯系,在鐵路運力緊張的情況下請到了車,但如何協調調度成了最大的難題。鐵路列車進站后,如果沒有及時裝車,就會產生延時費,地方鐵路與國家鐵路分屬兩個系統,要想把控延時費,為客戶降低成本,考驗的是平臺的協調和調度能力。
“我們把這樣的銜接流程甚至精確到了分鐘。”中儲智運業務人員說。譬如首次裝車,第一天請到車后,車輛在次日凌晨3點進站,4點就裝車完畢,整個銜接流程緊湊又流暢,既為客戶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運輸時效。
與此同時,中儲智運實時監測平臺重要物資運輸狀況,已連續三年為有關部門煤炭保供工作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