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量供應,俄意在“北溪-2”號線
隨著加拿大和德國將送修的渦輪機返還俄羅斯,困擾“北溪-1”號線的難題似乎即將解決。然而,7月2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一席話又讓德國和歐洲的神經再度緊張起來。普京表示,如果俄羅斯不拿回修好的渦輪機,由于“另一臺機組”的必要維修,管道的日輸送量可能會在7月底進一步下降至3300萬立方米。“北溪-1”號管道正常輸送能力為每天1.6億立方米。德媒認為,普京的表態實際上是在暗示,維護工作完成后,即使返還的渦輪機安裝完畢,管道也可能無法恢復滿負荷。
與此同時,普京還說:“我們還有一條已經完成的路線,那就是‘北溪-2’號。我們可以將其投入運營。”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暫停了這條耗資超過100億美元的管道的許可程序。此前,德國幾經周折才把在加拿大維修的渦輪機要回,目的便是“不給俄羅斯一個永久停止或繼續削減天然氣供應的借口”。現在,圍繞下一階段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顯然提出了新的條件——開通“北溪-2”號管道。
盡管德國社民黨秘書長凱文·庫納特明確回應稱,“北溪-2”號管道不會上線。然而,政治家的表態并不會解決德國今年冬天的供暖問題。國際能源總署(IEA)警告稱,沒有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即使努力從不同管道取得能源,恐怕也不足以撐過冬天,應立即采取行動削減能源需求。歐盟委員會也在7月20日敦促各個成員國“面對即將到來的可能沒有俄羅斯能源的冬天”,想盡辦法節約能源消耗,“以此來撐過這個對經濟和民生來說都將很艱難的時段”。
開源節流,難抵持續不確定性
自7月11日“北溪-1”號線開始年度檢修以來,德國的天然氣儲備一直維持在65%左右,基本沒有增加。聯邦政府宣布的目標是在秋季(截至日期11月1日)之前將德國的儲氣罐填充至少90%,以便為過冬做好準備。但自6月中旬以來,俄羅斯已經大大減少了天然氣供應量,運往歐洲的輸送量只有去年的1/3。未來如果“北溪-1”號線每天只能供應33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那這個目標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德國聯邦網絡局在一天之內3次變更“北溪-1”號線恢復供氣的預報,色厲內荏的窘態表露無遺。
德國一直在尋找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品。但無奈德國沒有接收液化天然氣的設施,已經租賃的液化天然氣船,最早的也得到2022年底或2023年初才能投入使用。此前以為美國和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可以提供幫助。但遺憾的是美國承諾今年之內提供歐洲的150億立方米天然氣因事故取消交付,短期內看不到替代品。卡塔爾則要求簽訂長期合同,而且要到2024年以后才能供氣。德國還尋求從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甚至是以色列和塞內加爾獲得天然氣,但明顯“遠水不解近渴”,建立泛歐管道網絡既要錢也要時間。
根據聯邦經濟部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德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已經比去年同期降低14%。德國正在重新引入燃煤發電廠,可能會增加多達10吉瓦的額外產能。2020年德國電網中有13%的電力來自天然氣。但供暖和工業領域的天然氣需求已經很難再進一步壓縮。如果被迫進入緊急天然氣計劃的第三級,并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天然氣供應,德國經濟將遭受重創,其外溢效應還將殃及其他歐洲國家。持續的不確定性給德國的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時刻,執政聯盟內部意見不一
然而如何應對目前的天然氣短缺威脅,德國聯邦執政聯盟內部卻意見不一,難以決斷。首先是德國剩余的3個核電站是否仍按原計劃在今年年底下線。執政聯盟中的自民黨支持延長核電廠的使用壽命,認為這可以降低德國用于發電的天然氣消耗。社民黨和綠黨則明確反對,認為這只能替代不到1%燃氣發電廠的電量,但繼續運營的成本、風險和收益不成比例。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正在進行全國供電體系應急抗壓能力模擬測試,并將制定一個整體化的供電應急方案,在這個決策過程中將重新考慮核電站的運行時間限制。
其次是關于暫停債務剎車的矛盾。社民黨認為明年應該繼續暫停債務剎車,實施新的救濟方案,強調私人家庭不必因為未付賬單而擔心冬天的天然氣或電力供應中斷。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綠黨)表示,由于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未來一年中低收入者的進一步紓困是不可避免的。而聯邦財政部長兼自民黨主席林德納則提交了一份基于債務剎車規則的2023年預算草案,認為沒有空間實施新的救濟方案。林德納明確表示:任何要求進一步救濟的人都必須說明資金應該從哪里來。
另一方面,有評論稱,德國目前的困境源于患得患失疊加自我麻痹的意識:即俄羅斯即使在冷戰最糟糕的階段也供應天然氣,是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有媒體反過來質疑政治人物過度渲染天然氣斷供威脅,因為德國目前天然氣供應沒有短缺,暫時不會缺電,更不用擔心沒有熱水洗澡。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經濟學家和俄羅斯專家賈尼斯·克魯格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在3月份(徹底)關閉天然氣,那么(德國或歐洲)早就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危機政策和更大規模的節約用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