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迎峰度夏兜底保障,各部門保供穩價工作正在持續加碼。
受全球能源市場動蕩影響,今年以來,我國能源產品進口呈現“量減價揚”。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今年前5月,國內進口煤及褐煤累計9595.5萬噸,同比下降13.6%,累計總金額達到97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77.5%;原油進口總量達到2.17億噸,同比下滑1.7%,累計總金額達到9671.8億元,同比增長53.0%。
此外,前5月,國內共進口天然氣4491.1億噸,同比減少9.3%,累計總金額達到1713.5億元,同比增長54.5%;成品油998.2萬噸,減少3.8%,累計總金額515.8億元,同比增長33.5%。
夏季用電高峰將至,能源產品涉及社會生產和生活,“量”與“價”能否得到雙重保障?這對我國能源轉型有何啟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政策在穩煤價、提產量上發力明顯,加之煤電行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因此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能源安全相對可控。“應該注意的是結構安全。短中期表現在怎樣替代石油,這可能需要增加儲備和增加上游投資。長期的問題是,新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需要考慮其能源供應系統穩定性的問題。”
能源保供穩價具有較好條件
富煤是我國能源稟賦的特點之一,而煤炭也是我國保障能源供應的主要抓手。
盡管我國煤炭供應長期以國內為主、進口為輔,年進口量約2億~3億噸,僅占總消費量的5%~7%。但是,由于國內煤炭市場化定價程度較高,進口煤價格對國內市場煤價區間底部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晶統計,今年前5月,我國煤炭進口均價高達1018元/噸,是2015到2020年平均值的2.1倍,因此國內煤炭穩價面臨較大挑戰。
中電聯6月20日發布的《CECI(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周報》顯示,目前主產區煤礦整體繼續保持即產即銷狀態,各煤炭主產地省份陸續召開并印發保供穩價方案,但煤炭供應偏緊狀態無明顯改善,煤炭長協供應量緊張,面向市場銷售量不足,煤價高位運行。
最新一期的CECI沿海指數5500、5000大卡電煤綜合價為871元/噸、793元/噸,分別比上期上漲14元/噸、10元/噸,現貨成交價為1336元/噸、1156元/噸,分別比上期上漲67元/噸、30元/噸。
國際方面,CECI進口指數到岸綜合標煤單價1649元/噸,較上期上漲56元/噸,環比增加3.5%。國際動力煤市場供應依舊偏緊,同時需求也在持續增加,價格整體維持高位運行。
在日前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5月原煤、原油和天然氣產量繼續增長,有利于能源價格穩定,也帶動了PPI漲幅的回落。盡管外部輸入性壓力加大,但國內保供穩價的力度也在持續加大,能源供給基本穩定。
付凌暉稱,從能源消費結構上來看,石油、天然氣存在一定對外依存度,但中國能源消費的主體還是煤炭,國內煤炭儲量比較豐富,產能也比較穩定。今年以來,國內煤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5月原煤產量增長超過10%,煤炭價格漲幅也在回落。中國在能源進口多元化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新能源發展也繼續保持較快勢頭,5月清潔能源發電量實現兩位數增長,這些都有利于保障能源價格穩定。
“盡管受國際因素影響,部分能源產品價格有所上漲,但漲幅明顯低于國際水平,能源保供穩價具有較好條件。”付凌暉說。
為做好迎峰度夏兜底保障,各部門保供穩價工作正在持續加碼。
6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稱,各地發展改革部門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調查組,全面開展落實煤炭價格調控監管政策拉網式調查。
調查組以重點燃煤電廠5月份電煤采購情況為切入點,全面調閱電煤采購合同,查閱相應煤炭生產流通企業的合同和發票,并對煤炭、電力企業的交易憑證進行交叉比對,形成調查結論。從反饋的部分調查結果看,已查實一些企業煤炭銷售價格超出合理區間。目前,各地拉網式調查還在進行中。
國際能源動蕩影響幾何
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全球能源市場持續波動,如何應對國際能源價格高企造成的多重影響,以及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成為社會關心的話題。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日前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認為,俄烏沖突造成的能源市場擾動對我國在能源安全及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影響。
比如,俄烏沖突影響能源價格進而提高我國的能源進口成本。能源價格的上漲造成各部門生產成本的上漲,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兩個部門是煉油和燃氣產業。此外交通運輸、礦產業、化學用品等行業所受影響也比較顯著。
同時,與其他經濟體類似,能源價格上漲也會通過經濟結構擴散到居民。除了汽油消費增加以外,食品、化學用品、燃氣、交通運輸等因油價上漲造成的價格變動也會增加居民的支出。
“短期看,俄烏沖突對能源價格的影響還是存在的,但是從中長期看,石油價格目前處于相對高點,未來還會趨于下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提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可以從五方面著手:第一,調整國內能源消費結構,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第二,調整國內能源生產結構,做到從多線考量;第三,進一步研究改進能源儲備機制;第四,對能源進口戰略進行認真的研究和適當的調整;第五,厲行節約,石油天然氣等戰略物資需要做到節約和合理利用。
油氣價格方面,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認為,考慮到疫情后經濟復蘇、國際交通恢復、地緣政治減緩等因素,2023年左右油價大概率會下跌,不過仍將維持在9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2025年新增天然氣基礎設施上馬之前,天然氣市場的供應將持續緊張,之后供需狀況才會有所緩解。
對于能源安全問題,王震表示,要持續推進油氣增速上產,提升我國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同時,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統籌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此外,還要加強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推進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