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汽集團宣布,目前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三大在滬整車廠單日產量達到1.3萬輛,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其中,上汽集團臨港乘用車工廠已正式啟動雙班制生產,基本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日常生產狀態,每天可以下線900多輛整車。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最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截至目前,上海本地的多數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已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同時,多項利好政策聚焦汽車產業,也讓新車市場的關注度和消費熱情升溫。
受益于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2.6萬輛和186.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9.7%和57.6%。另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公布的月度產銷數據顯示,5月份狹義乘用車生產167.1萬輛,同比增長6.5%,環比增長69.5%,產業鏈保供措施成效明顯。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上海復工復產,結合國內對于物流運輸堵點的專項紓危解困措施,汽車供給端的生產能力正得到充分釋放。從消費端來看,減免購置稅政策從6月1日開始實施,同時疊加國家和各地促消費政策集中在6月份開始發力,促消費政策啟動期的效果較強,有利于6月份提高汽車零售數量。
重點車企啟動雙班制
汽車產銷呈現恢復性增長
今年4月中旬,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要求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上海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產業鏈、供應鏈趨于穩定。
截至6月18日,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三大在滬整車廠單日產量達到1.3萬輛,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并直接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10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恢復生產。同時,上海的汽車出口同步恢復,5月份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8212輛,特斯拉中國出口22340輛。
據上汽集團臨港乘用車工廠總監陳培鋒介紹,工廠從4月18日率先開啟復工復產壓力測試,4月19日迎來首輛整車下線,截至6月17日,已有包括智己、飛凡、榮威、MG名爵四個品牌在內的約1.7萬輛整車陸續下線,并于6月18日正式啟動雙班制生產。
記者從上汽集團方面了解到,隨著長三角地區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恢復,6月1日至18日,上汽集團汽車產量已經超過20萬輛,同比增加30%左右。而作為新能源明星車企,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正采用雙班制進行封閉式生產,并在6月上旬將產能利用率恢復至100%。
“在疫情的沖擊下,重新連接產業鏈是汽車產業最迫切的事情。我們采用了主機廠率先復工的方式,一級一級拉動供應商復工,這樣的‘鏈式復工’能快速找到產業鏈的弱點并進行填補,對產業鏈的修復速度更快、效果更好。”陳培鋒表示。
整車企業的復蘇,也直接拉動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復蘇進度。據記者獲悉,包括采埃孚、麥格納和現代摩比斯在內的9家零部件集團都在加速推進復工復產。具體來看,采埃孚集團在上海的11家工廠中,大部分工廠復工復產率在75%以上,有的已經達到百分之百。
供給改善帶來市場火爆
新能源車銷量呈W型走勢
盡管面臨著多重挑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中汽協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6萬輛和44.7萬輛,同比均增長約1.1倍;1月份至5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1萬輛和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形成“W型”走勢。對此,崔東樹分析稱,新能源車市場的供給改善帶來市場火爆,目前多數新能源車企的在手訂單充裕。
具體到行業內車企,新能源汽車市場“一超多強”格局顯現。這其中“一超”指的是比亞迪,“多強”指的以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和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
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比亞迪拿下了5月份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冠軍”寶座。5月份,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11.38萬輛,同比增長256.6%,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增至31.6%。銷量強勢增長也推動了其股價連續走高。6月10日,比亞迪總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元。
憑借宏光MINI熱銷,上汽通用五菱以3.19萬輛的成績拿下了5月銷量亞軍。廣汽埃安以2.11萬輛,102.6%的增長位居第三。此外,從“造車新勢力”5月份交付量排名來看,理想汽車、哪吒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和蔚來汽車分別位列前五位,排名前四位的車企單月交付量均達到萬輛以上。
同時,隨著多地購車補貼政策出爐以及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開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或將進一步提升,加速市場復蘇步伐。對此,中汽協預測,按照月度變動規律,對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過500萬輛充滿信心。
“行業內企業正在全力搶抓二季度最后一個月重要窗口期,在穩定二季度產銷形勢的同時,力保全年預期。尤其是進入到6月份后,購置稅減半等政策開始發力,預計6月份產銷形勢將會繼續好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