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碳排放大省,山東省火電、鋼鐵、電解鋁、地煉等高碳行業企業多,面對履約企業數量、履約配額總量全國最多的“雙重”壓力,如何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配額清繳工作?怎樣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侯翠榮表示:“為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山東省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圓滿完成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配額清繳工作,全省30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實際履約11.52億噸,累計成交額45.98億元,占全國總成交額的58.14%。”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山東是履約工作最重的省份,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管理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共330家,核定應履約企業320家,占全國應履約企業總數的1/7,數量全國第一。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碳排放權交易工作,督促重點行業企業做好碳資產管理工作,利用碳排放權交易杠桿,促進全省企業節能降碳,推動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侯翠榮坦言,山東在實際履約工作中面臨不少困難:由于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數量多、基數大,中小型熱電企業和企業自備電廠多,全省存在配額缺口的重點排放企業數量比其他省份多。同時,碳交易是新事物,山東又沒有經過碳交易試點運行,部分企業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存在觀望心態,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力量薄弱,對政策規定認識理解不到位,沒有開展燃煤單位熱值含碳量實測,導致碳排放配額存在缺口。雖然全省碳排放配額總體有盈余,但具體到每家企業,配額盈缺情況不平衡。
為堅決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碳排放配額清繳任務,山東省加強政策宣傳,先后組織了全省發電企業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專題研討班,召開了全省發電行業重點企業配額履約清繳培訓動員視頻會議,引導全省發電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碳市場交易活動。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16家第三方核查機構,對7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2020年度碳排放情況進行了核查,涉及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等高排放行業。2021年10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還組織了4個核查組,開展對重點排放企業的專項復查工作。
截至今年1月10日,山東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管理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除13家被法院查封賬號和兩家關停注銷企業無法交易不能履約外,其余305家企業全部完成履約,實現了“應履盡履”。
同時,碳普惠正越來越多地被群眾接受,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碳普惠制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一種正向引導機制。
山東省將積極探索開展碳普惠制建設工作,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和威海等市率先啟動試點,探索開發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模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公眾的節能減碳行為真正賦予價值,實現人人低碳,人人受益。
為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山東省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深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工業、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積極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低碳技術創新平臺,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關鍵核心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集成推廣應用。
山東省還發揮試點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低碳試點示范、近零碳排放試點、氣候投融資試點和重點行業低碳化改造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示范工程。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4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低碳城市、低碳社區和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探索適合山東省情的低碳發展模式。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優化全民參與社會環境,倡導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