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重慶:鼓勵市內新建風電、分布式光伏電站配套建設儲能設施

2022-05-09 09:13  來源:重慶市經信局  瀏覽:  

5月5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開征求對《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意見指出,鼓勵市內新建風電、分布式光伏電站配套建設儲能設施,擴大氫燃料電池與儲能電池市場容量。結合城市、園區、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實施,制定全市節能降碳工程重點項目表,促進高效節能裝備、先進環保裝備應用。同時,積極引進培育太陽能光伏組件、裝配式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領域企業。

詳情如下:

為更好支撐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局,細化明確我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方向、思路和重點,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我委牽頭起草了《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根據相關規定,定于2022年5月6日—5月12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或建議,請于2022年5月12日18:00前書面反饋市經濟信息委節能與綜合利用處。聯系電話:023-63895029、023-63897443,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聯系地址:重慶市兩江新區云杉南路12號。

附件: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2年5月5日

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

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

(征求意見稿)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細化明確“十四五”時期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方向、思路、目標和重點,更好支撐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局,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目標任務,發揮我市制造業體系優勢、區域市場優勢和大數據智能化先發優勢,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現有產業全面綠色轉型,壯大綠色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整體綠色發展水平,培育綠色發展市場創新主體,夯實綠色發展園區載體,完善綠色發展支撐體系,持續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強度,顯著增強綠色技術、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更好促進節能減碳協同增效,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

正確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堅持分步有序推動,在如期全面完成國家下達我市減污節能降碳目標基礎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4.5%和15%,綠色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現有產業全面綠色轉型。

1.推動生產方式數字化轉型。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賦能綠色制造。支持企業開展“智能+綠色”協同改造,建設綠色智能工廠。推動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統籌綠色低碳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提升碳足跡、水足跡等追溯分析能力。探索建立園區級、行業級、城市級能源大數據平臺。(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大數據發展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2.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實施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專項行動,到2025年全市工業重點行業建成產能全部達到能效基準水平、30%以上達到能效標桿水平。嚴格節能審查制度,突出能耗總量彈性管理,切實保障能效水平高、單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項目用能空間。強化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行動,落實階梯電價和差別電價政策,推動存量重點用能企業能效水平持續降低。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鍋爐(窯爐)煤改電(氣)、重點用能設備升級替代、余熱余壓利用、建設分布式能源中心等節能改造,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消費比例。(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能源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轉型。強化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定期發布重慶市清潔生產技術推廣目錄,全面推動存量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對綠色改造意愿強、基礎好的企業提供免費清潔化診斷,到2025年開展自愿性清潔化診斷企業累計達到800家。(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加強廢鋼鐵、廢鋁、廢舊輪胎、廢塑料、醫用輸液瓶(袋)等主要再生資源領域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創建,到2025年力爭累計培育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20家。培育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干企業,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在儲能、備電、充換電等領域規模化梯次利用。推動再制造產品規模化發展。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技術研發,推動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產業與火電、化工等上游產業精準對接,到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以符合環保安全要求為前提,積極推進實施工業窯爐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險廢物、醫療廢棄物等項目。(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委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二)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產業。

5.加快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動整車企業加快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新品開發投放,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0萬輛。建立汽車電子聯合工作專班,提升車規級芯片、車規級軟件、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系統等汽車電子供給能力和前裝比例。推動傳統燃油車零部件企業加快向智能網聯新能源零部件領域轉型,支持整車企業和關鍵總成企業吸納中小企業,開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技術合作攻關,持續加大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領域企業引進培育力度,強化川渝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到2025年力爭大小三電等核心零部件區域配套率超過80%。(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6.擴大新型電子產品供給。加快電源管理芯片、化合物半導體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推動企業延伸發展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等器件產品,到2025年力爭全市功率半導體產能達到15萬片/月(折合8英寸晶圓)。推動計算機、家電企業研發應用新型節能技術、開展節能認證。推動傳感器企業、智能儀器儀表企業與半導體領域企業深化合作,加強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架構的傳感器與智能儀器儀表生產工藝研發,提升環境監測用先進傳感器產品(組件)、智能工控系統以及智能工廠、綠色工廠信息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數據發展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7.推進專業軟件開發。加強綠色低碳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研發和融合應用,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工藝經驗、知識方法的顯性化、數字化和系統化。推動機電產品企業與軟件企業聯合研發能耗管控、精準控制等嵌入式軟件產品,推動軟件企業面向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重點環節、典型場景開發云化軟件、應用程序(APP)、模塊化數字解決方案。積極引進培育綠色低碳領域大數據應用服務企業,構建節能降耗、循環利用等數字模型,發展數據標準制定、數據治理、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信息服務。(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大數據發展局、市科技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8.強化先進材料支撐。面向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輕量化材料需求,推動相關領域企業加快開發鋁材及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輕合金材料,以及高性能纖維及增強復合材料等產品。面向綠色建筑、建筑節能、隔熱保溫耐火等領域需求,做大聚氨酯發泡材料、氣凝膠材料、保溫墻板、在線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節水衛生陶瓷及整體衛浴等產品規模,積極引進培育太陽能光伏組件、裝配式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領域企業。依托我市合成材料基礎,規劃實施甲醇制烯烴(MTO)、1,4-丁二醇(BDO)等補鏈強鏈項目,促進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可降解材料發展。順應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發展趨勢,積極引進培育二氧化碳吸附溶劑、固態吸附物料、分離膜等領域企業。面向過濾領域需求,推動相關企業加快開發纖維濾料、復合熔噴、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硫醚(PPS)等濾料產品。(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9.壯大節能環保裝備規模。推動通機(內燃機、發電機)、風機、水泵等通用機電產品企業加強產品整體設計,植入先進傳感器、功率器件、通信模塊等部件,提升產品能效水平。推動環保裝備企業加快煙氣脫硫脫硝裝置、垃圾焚燒裝置、垃圾儲運設備等成套裝備迭代升級,提升“工程+產品+服務”總包能力。以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示范項目為牽引,做好技術儲備,爭取在超臨界流體儲運、地質封存等領域有所突破。(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10.打造清潔能源及儲能產業特色優勢。深度挖掘本地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潛力,深入推動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利用,探索頁巖氣制合成氣、合成氣制甲醇、甲醇制烯烴/芳烴(MTO/MTA)等產業鏈消納路徑。加快水電、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規劃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推動風電裝備、水電裝備和智能電網裝備領域企業加快產品迭代升級,更好適應清潔能源發展裝備需求。積極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裝備領域企業。加快鋰離子電池重大項目建設,做好正/負極材料、電解材料、隔膜領域企業引進培育,加強新型材料和鈉硫電池、釩液流電池、鎂電池、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儲能、儲熱等儲能路線技術研發布局,促進儲能產業與清潔能源產業互動發展。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切入打造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和氫能檢測優勢,積極引進培育氫氣提純、儲氫等環節技術裝備。(市能源局牽頭,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三)提升產業鏈整體綠色發展水平。

11.推進綠色設計。依托“設計之都”創建,大力培育綠色設計主體,創建一批國家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完善綠色設計方法與工具,推動綠色設計基礎數據庫建設,探索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的綠色設計平臺。推動優勢企業創建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到2025年力爭累計培育工業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0家。(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12.發展綠色產品。推動企業開展綠色設計產品自我聲明或自愿認證,選用綠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和綠色包裝,提升產品可靠性、能效、使用壽命和可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力爭綠色設計產品累計達到100種。執行綠色產品品目清單,推動政府綠色采購。(市經濟信息委、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創新綠色服務。做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業態規模。積極引進培育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環境服務等專業化服務機構,提升綠色診斷、研發設計、集成應用、運營管理、評價認證等服務能力。探索打造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公共服務平臺,發展低碳方案設計與技術驗證,以及碳排放、碳足跡核算等創新服務。(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打造綠色供應鏈。支持優勢企業實施綠色伙伴式供應商管理,搭建供應鏈綠色信息管理平臺,優先將綠色工廠納入合格供應商,優先采購綠色產品,促進上下游企業綠色協同發展,到2025年力爭累計培育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0家。探索建立行業級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推動有條件的行業領域共享上下游碳排放、碳足跡等信息,促進全鏈條低碳脫碳。(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四)培育綠色發展市場創新主體。

15.打造綠色發展“標桿”企業。以制造業領軍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市屬國有企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實施中長期綠色發展戰略,制定積極穩妥、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深度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工藝、產品、設備和管理方法,打造綠色發展“標桿”,為同行業企業綠色發展樹立標桿典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路徑。支持“標桿”企業通過資本、技術、合作等市場化方式吸納中小企業協同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綠色改造等活動,引領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整體綠色發展。(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國資委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16.廣泛推動中小企業綠色轉型發展。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和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活動,為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及改造提供服務。培育一批專業化綠色發展服務機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能源審計、能效評估、能源監測、技術咨詢等服務。探索建立綠色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碳中和登記公示、技術支撐、綠色金融、培訓研究等服務。(市經濟信息委負責)

17.培育綠色技術領域科技型企業。發揮各類市級創新平臺作用,加強全球綠色低碳領域戰略性、引領性和顛覆性技術捕捉、研判和熟化。推廣“產業研究院+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的企業生成模式,力爭孵化一批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科技型企業。支持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社會開放綠色低碳相關技術和數據,助力科技型企業加速成長,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緊盯國內外頭部企業、知名機構和中央企業,積極爭取在渝設立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高端研發機構,推動高端研發機構成立法人化企業。(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五)夯實產業綠色發展園區載體。

18.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強化企業循環式生產和產業循環式組合理念,推動各產業園區聚焦2—3個細分行業持續深耕,促進企業、園區、產業集群間能源互濟、鏈接共生和資源共享。推動園區開展集中供氣供熱,發展高效多能互補利用模式,建設綠色化綜合管理平臺,搭建能源資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地下管網漏水檢測等系統,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發揮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廣陽島智創生態城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未來形態的低碳、零碳園區建設模式、標準和實施路徑。(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完善集約節約用地評價體系,分行業、分區域制定產業園區單位投資、產出、能耗和容積率等指標體系,開展產業園區土地監測、統計和評價。加大低效工業企業用地再開發力度,在符合規劃前提下,允許存量工業用地與倉儲、研發、商辦等功能混合利用,提升園區土地復合利用水平。積極推動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到2025年,全市產業園區投產工業用地產出強度提升至85億元/平方公里。(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六)完善產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

20.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積極爭取長江模擬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做好綠色低碳領域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科創平臺規劃布局。加快高效低碳產品設計、高能效清潔生產、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工藝管控、資源化與再制造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綠色設計+”“清潔生產+”“智慧管控+”等技術包。做好超導新材料、綠色制氫、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智能生物制造和生物修復等前沿技術儲備,爭取光解水制氫、金屬儲氫、甲醇儲氫、空氣直接碳捕獲工廠、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等示范裝置布局。充分發揮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重慶)作用,積極參與國家綠色技術標準制修訂專項計劃,在重點領域制修訂與國家標準配套的地方標準。(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發展綠色金融。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綠色建筑性能保險等保險產品創新。支持私募股權基金參與綠色項目投資和綠色企業并購重組,鼓勵市屬股權投資基金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企業上市,推動發行綠色債券。穩妥開展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探索碳金融交易衍生品,創新配額回購等融資業務。推動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納入投融資評價體系,增強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的正向促進作用。實施金融服務綠色示范工程,聚焦清潔能源替代、零碳示范項目等,推動金融服務綠色園區、綠色工廠,打造凈零排放示范樣本。(人行重慶營管部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監管局、重慶銀保監局、重慶證監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22.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結合“雙一流”建設,加強市內高校綠色低碳領域相關學科建設,傾斜教師資源和招生計劃,圍繞綠色低碳相關領域加快布局建設一批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點。完善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引導大型企業與中高職院校共同舉辦綠色低碳領域高質量職業教育,加快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實訓基地,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實施“重慶英才計劃”,辦好“重慶英才大會”,加快引進能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成果轉化的領軍人才及團隊,強化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高精尖缺”人才集聚能力。(市委組織部牽頭,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四、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重慶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做好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工作的統籌管理和資源整合,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對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研究,審議有關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大示范項目和重要工作安排,并做好與重慶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溝通銜接。市經濟信息委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大各項具體工作推進力度,指導加快推動本地區產業綠色發展步伐,督促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實。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重要性的認識,細化工作舉措,確保工作實效。(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二)深化相關領域改革。 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獨立市場主體,完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銜接機制,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從有利于節能的角度深化電價改革,理順輸配電價結構,健全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和分時電價政策,探索建立分時電價動態調整機制。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建立健全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價格機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完善電力等能源品種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促進電力資源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推進油氣等領域市場化改革,推動重慶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全國性天然氣中心市場。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類市場和平臺建設,不斷健全市場交易機制。(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能源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監管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三)完善政策機制。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市級重大產業綠色發展項目,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投資活力。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地方投融資體系,嚴控煤電、鋼鐵、電解鋁、水泥、石化等高碳項目投資,加大對節能環保、新能源、低碳交通運輸、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項目的支持力度。繼續落實好國家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船稅收優惠等政策,發揮稅收反向約束作用,促使市場主體主動減排,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落實政府綠色采購,加大對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等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重慶市稅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四)打造典型應用場景。 建好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和成渝“電走廊”“氫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場景,加快完善充(換)電、加氫、車路協同等設施體系,探索推廣換電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鼓勵市內新建風電、分布式光伏電站配套建設儲能設施,擴大氫燃料電池與儲能電池市場容量。結合城市、園區、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實施,制定全市節能降碳工程重點項目表,促進高效節能裝備、先進環保裝備應用。推動電商平臺設立綠色低碳產品銷售專區,探索“消費即生產”路徑,助力綠色產品消費。(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擴大交流合作。 深化川渝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合作,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探索制定川渝地區統一的綠色低碳產品推廣目錄,增強區域集群效應和品牌效應。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在產業綠色發展領域合作。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等優勢,利用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等開放平臺,通過舉辦智博會、西洽會等形式,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產品和服務國際國內交易與轉移。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建設國際合作生態園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綠色技術創新聯盟等合作機構,鼓勵國內外綠色技術持有方通過技術入股、合作設立企業等方式,推動綠色創新技術在重慶轉化落地和推廣應用。(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商務委、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市經濟信息委、市招商投資局、市科技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這一增長主要由中國驅動!

這一增長主要由中國驅動!

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的一項關于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報告指出,全球光伏發電、風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加速增長,新增裝機容量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并有望在2022年進一步增長。隨著多國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電力來源之一。
05-26
不依賴俄羅斯,歐洲能挺過能源危機嗎?

不依賴俄羅斯,歐洲能挺過能源危機嗎?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已有3個多月。期間,歐洲加速能源“脫俄”進程,能源危機愈演愈烈。為保障能源安全,歐洲不得不多方尋求能源供應。
歐洲能源轉型:雄心能否敵過困難

歐洲能源轉型:雄心能否敵過困難

近日,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歐盟將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結合在一起,推出了REPowerEU計劃。
中能融合聯手天翼云護航能源數字化轉型

中能融合聯手天翼云護航能源數字化轉型

目前,能源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命脈,除了國際形勢影響之外,還面臨著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挑戰,也成為網絡安全攻擊首選領域之一。如果能源場站、輸電線路、油氣管道的網絡安全遭到入侵,嚴重程度不亞于糧食種子出了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21.7%!新方法重塑制備流程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刷新世界紀錄

21.7%!新方法重塑制備流程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刷新世界紀錄

研究人員運用涂布印刷、真空沉積等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光伏組件的制備,開辟了大面積鈣鈦礦疊層電池的量產化、商業化的全新路徑。經國際權威第三方測試機構認證,該組件穩定的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1.7%,是目前已知的鈣鈦礦光伏組件的世界最高效率。

推薦閱讀

熱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京ICP備16023390號-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務臺:010-63990880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普格县| 唐河县| 河源市| 巴南区| 雅安市| 新民市| 饶平县| 伊宁县| 灵石县| 宜兰县| 乌兰县| 察隅县| 习水县| 三穗县| 修文县| 焦作市| 黑龙江省| 柳林县| 司法| 平昌县| 安庆市| 威信县| 双鸭山市| 通江县| 大埔区| 元氏县| 章丘市| 正阳县| 吴堡县| 喀什市| 昭苏县| 油尖旺区| 新沂市| 突泉县| 镇原县| 宜城市| 抚宁县| 都昌县| 年辖:市辖区|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