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快“十四五”時期抽水蓄能項目開發建設。不少省份按照通知要求,能核盡核、能開盡開,加快推進2022年抽水蓄能項目核準工作。例如,湖北羅田平坦原抽蓄項目正在開展各項建設前的準備工作、浙江省慶元抽水蓄能電站將很快開展可研設計、國網華中分部剛調研完湖北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風、光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對調節電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抽水蓄能因能夠平抑新能源出力的波動性、隨機性,減少對電網的不利影響,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滿足電力系統調節需求的關鍵方式。
新型電力系統特征不斷強化
按照國家提出的“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過50%的目標,新能源將呈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隨著新能源占比的不斷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特征不斷增強,新能源對系統調節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大規模‘靠天吃飯’的風電、光電并網后,呈現高電力電子化的特征,風電光電在高峰時段難以發揮頂峰作用,在極端天氣條件下,新能源出力受限。”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定林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電力系統實時平衡越來越難把控,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高電力電子化特征日趨明顯,系統轉動慣量持續下降,系統調頻和調壓能力將顯得不足,加上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特征,電力系統實施平衡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李定林直言,在碳中和條件下,電力系統約束了煤電電量,進而約束了在網煤電機組容量。正常情況下,可以通過新能源預測提前增加在網備用容量以應對新能源出力波動,由于預測難以保證100%準確性,或將存在小時乃至十小時級實際出力與預測偏差的情況。水電受制于水庫的調節能力和地理分布,氣電與煤電一樣受制于碳排放約束容量。“相比之下,抽蓄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潛力的綠色低碳的清潔電源,可以在所有場景中,發揮電力支撐和電量保障作用。”
實際發展嚴重滯后
抽水蓄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其開發建設規模與需求相差甚遠。數據顯示,我國2010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僅有2984萬千瓦,然而到2021年底,兩項新能源裝機總量達到6.34億千瓦,增長21倍之多。而同期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從2010年的1691萬千瓦增加到2021年的3639萬千瓦,增加僅2.1倍。
“大量穩定性差的風、光電進入電力系統,帶來了電網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巨大隱患。”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矯勇表示,由于抽水蓄能電站發展嚴重滯后,燃氣發電成本高,調蓄能力有限,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嚴重不足,不得不大力推動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承擔電網調峰任務。“要實現2030年抽水蓄能電站投產1.2億千瓦的目標任務,未來9年,現有裝機規模幾乎需要翻兩番,遠超過去10年翻一番的水平,時間緊、任務重 。”
為加快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進度,記者了解到,不少電網側企業采取了一系列行動,提升電網彈性。例如,國網浙江電力,正著力加快推進全省抽水蓄能開發建設。“我們正在研究探索風光儲一體化發展模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促進新能源+抽水蓄能聯合開發,通過市場幫助投資主體獲取收益、回收成本,拉動市場積極性。”浙江電力相關負責人表示。
“抽水蓄能工程開發最大的風險是半途而廢。例如,論證不充分、開發目標不明,導致系統風險。”中國電建集團總工程師周建平坦言,抽水蓄能建設的難題是,復雜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地基處理及建筑結構形式等均會使建設成本超支。
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鏈環境
隨著抽水蓄能規劃資源約束和電價瓶頸的解決,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布局、搶占規劃資源,抽水蓄能開發建設熱情空前高漲。
中國電建北京院總規劃師靳亞東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應做好監督工作,避免無序開發和資源浪費。同時,抽水蓄能項目在各省份核準的前置要件有所不同,需加強與各省發改委的溝通,建議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抽水蓄能項目管理實施辦法》出臺,規范前期設計、項目核準以及運行管理的相關要求,優化審批流程,確保抽水蓄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周建平直言,健康的產業離不開良好的產業鏈生態環境,相關企業務必認識到,抽水蓄能開發沒有捷徑,沒有暴利,沒有超額利潤。唯有貫徹落實國家戰略,踐行責任使命擔當,維護市場秩序,才能實現抽水蓄能產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