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風電”)正高級工程師趙萍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電設備大幅降價既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海上風電開發商中標價格不能以最低價格中標,應以較合理價格定標,引導海上風電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內卷”嚴重
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574萬千瓦、7167萬千瓦、4757萬千瓦。我國海上風資源儲量豐富,2019年至2021年海上新增裝機分別為198萬千瓦、306萬千瓦、1690萬千瓦。我國海上風電經歷了示范項目、特許權招標、固定上網電價、競爭配置四個發展階段,目前已到充分競爭的第四階段。
據了解,海上風電場涉及海上風電的開發、建設、運行和維護,其成本主要由設備購置費、建設安裝費用、其他費用、利息構成。設備費用包括基礎以上的設備(不含海纜),如整機和塔筒等;建設安裝費用包括海上風電基礎打樁及機組吊裝;其他費用包括項目海用地費用、項目建管費、生產準備費等;利息與風場建設周期及利率相關。目前海上風電總體開發成本沒有大的變化,但設備費用所占比例卻大幅下降。
2021年11月8日,中國海裝中標中廣核象山涂茨海上風電場項目,投標單價為3830元/千瓦;2021年10月19日,中國海裝中標華潤電力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投標單價為4061元/千瓦,這兩次中標的中國海裝均為最低價中標。今年以來,海上風電設備價格繼續“探底”。今年1月,海上風電再現低價跌破3000元/千瓦,引起業內嘩然。
對于風機價格接連下探,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表示要辯證地看,一方面企業之間可以通過“打硬仗”倒逼整個行業快速創新,在合理利潤區間把行業規模做得更大、發展更快,實現整個行業的優勝劣汰;另一方面是警惕部分企業受“價格戰”沖擊,研發投入難以持續,技術創新、產品質量、交付周期或受影響。
成本壓力倒逼風電機組技術快速迭代,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也是產業和市場發展需要,風機價格下探是必然。但不同的聲音是,低價不利于行業發展,行業需要理性的價格機制,風機降成本肯定是趨勢,但需要有個過程。風機70%是大部件成本,進一步壓低價格存在難度,要考慮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降本。
“目前風電中標基本都是按照最低價中標,擁有其他方面盈利能力的設備商為了占領市場大幅降價,而真正專注于設備制造的企業處于競爭劣勢,不利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同時風電設備的壽命周期至少25年,低價中標會影響設備的質量進而影響能源裝備的安全性。”
趙萍告訴中能傳媒記者,風電設備招標應在保證公平競爭的前提下,以產品質量為追求目標,同時兼顧到中標單位的合理利潤,實現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守住降本“底線”
高可靠性是能源裝備的根本,也是降低成本的紅線。從中標企業經營的角度考慮,低價中標尤其是低于成本的價格,可能會倒逼部分企業不得不采取非理性降本措施,比如采購低質零部件材料或降低設計安全裕度,縮短技術進步的應用和驗證時間,最終導致整機廠家因市場生存壓力而降低創新動力和創新投入,埋下機組技術和質量風險隱患。
“平價時代,降價既是必然,也是必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平價時代,勢必導致競爭的加劇,降價是必然的,某種程度上也是必需的。但降價一定是度電成本的下降,是靠投資綜合成本的下降和發電量效率的提升,而且發電效率的提升投入產出比更大,絕不是只有設備降價一條路。
過去十年,中國風電設備價格降低了近65%,風電開發造價降低了近40%,同時發電效率提高了30%,中國的風電裝備制造業不僅自身拉動了經濟,而且對船舶工業、冶金工業等轉型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促使其制造經驗、技術水平、工藝知識的積累和提升。
“整體來看,風電市場在走向成熟,不是在拼單位千瓦的造價,而是在比較度電成本,更加拼的是綜合實力,包括性能優異的設備質量、系統的解決方案能力、成本更優的發電效率提升方案等等。”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
面對平價時代超過50%的上網電價降幅,發展海上風電,不僅需要國家規模化開發,還需要整機廠商持續投入研發創新,進行全產業鏈降本。某種程度上說,風機成本下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降價幅度超過合理范疇,有的甚至低于成本價不斷探底,對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并不是一件好事,行業發展鼓勵理性競爭,但同時也必須杜絕過度價格戰而引發產品質量問題。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