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及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發生嚴重核泄漏事故,其中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過去11年,但收拾殘局的工作仍未結束。
福島第一核電站采用的是沸水反應堆,遇緊急情況停堆后,須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散熱。當時,受大地震及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部分機組的外部供電停止,應急用柴油發電機也無法運轉,堆芯冷卻水位急劇下降,堆芯逐漸露出水面。失去冷卻功能的核反應堆由于高溫而發生了氣體爆炸。同時,積聚的熱量也導致部分核燃料熔毀。為了給核反應堆降溫,東京電力公司利用消防水泵,直接向發生燃料熔化的機組不斷注入海水進行冷卻,加上原先遭海嘯襲擊后,地下設施存在大量的高濃度積水,這就產生了“核污染水”。
為了防止核污染水流入大海,東京電力公司與日本政府商定,對每天產生的核污染水進行過濾處理。過濾之后的水,日本政府稱之為“處理水”。這些核污水到目前為止,均沒有排放入海,而是囤積在特制的大型鋼罐中。
過去一年來,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中,最核心、最艱巨的工作——如何取出堆芯熔毀的核殘渣進展不大。據日本國際核退役研究所推測,在核事故中熔化的燃料棒和壓力容器內的其他物質混合起來的核殘渣,總重達880噸。
雖然2011年底以來,1至3號機組一直處于低溫冷卻穩定狀態,但其內部輻射依然非常高,人員難以近距離作業,相關工作不得不依賴遙控機器人、機械臂等遠程工具,至今未取出一塊核殘渣。
日本京都大學的退休研究人員小出裕章認為,日本政府和東電制定的用時30年到40年的反應堆報廢“路線圖”是無法實現的“幻想”,因為“100年也不可能”取出那些大量散落的核殘渣,只能用“石棺”封上。(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