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天算,一小時一小時拼,一微克一微克摳……
晨查、夜查、督查、全網排查,不錯過每一個減排點,不放過每一微克……
煤城產煤不再燒煤,關停退出企業超百家,工業企業減排再減排,移動源減排全省前列……
2021年,“中國煤城”山西臨汾壯士斷腕,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奮爭藍天。數據顯示,2021年,臨汾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32,同比下降12.2%,改善率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30位。其中,PM2.5、PM10、SO2改善率分別為19.7%、14.3%、33.3%,分別排全省11個城市第2、第3、第2。
環保專家分析,環保指標每降低一微克,往往就需要幾個月的努力。臨汾空氣改善成績的背后,有窗口不滅的燈、有巡查不停的腳步,是緊盯著的數據、是斷不了的電話。
工業重鎮不再要“污染的GDP”
上個世紀90年代起,隨著煤焦鐵等重工業企業的增多,臨汾市逐漸成為中國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如今,過于偏重的產業結構,不可回避的排污量、不利擴散的地形氣候條件……可謂讓臨汾環保工作舉步維艱。
地處盆地的臨汾,受制于“兩山夾一川”的特殊地形、“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長期靜穩的氣象條件等不利因素,環境空氣質量每前進一小步,就要付出其他城市數倍的努力。
臨汾市委書記閆晨曦多次強調,“臨汾在發展中始終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
臨汾市長李云峰表示,“我們決不能再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繁榮的老路。寧可犧牲GDP,也要守住環境質量底線。”
2021年,臨汾市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的“自我革命”,帶領全市人民發起一輪又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
壯士斷腕關停退出企業超百家
臨汾先后關停在產的13家焦化企業,關停市區周邊的1家鋼鐵企業和1家大型塑料制品企業,退出“一城三區”磚瓦企業13家,淘汰洗煤企業82家,實現了市區及周邊范圍重污染企業清零;2019、2020兩年壓減焦化產能1090萬噸……可以說,臨汾壯士斷腕保藍天,刮骨療傷推動環保治理。
同時,臨汾率先在全省啟動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涌現出光大焦化、晉南鋼鐵等全國、全省環保治理先進典型。
此外,2021年,臨汾市自加壓力、提高標準、壓縮時限,全市16家在產的鋼鐵企業中,14家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備案,未完成的2家停產整治;保留的3家焦化企業中,2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剩余1家將于今年完成;12家水泥企業,8家完成超低排改造,剩余4家停產整治。
工業企業減排再減排,目前,臨汾市工業整體環保治理水平已挺進山西全省第一方陣。
晨查夜查問責倒逼環保整改落實
晨查、夜查、督查、交叉檢查、拉網排查、市領導帶隊查,2021年,臨汾將環保檢查的觸角延伸到全市域,檢查的時間拓展到全時段。
臨汾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環保檢查,每日5時天不亮就啟動晨查,每晚11時許仍在夜查,監測人員常常深夜緊急出動,調侃說電話像“午夜驚鈴”。
作為空氣質量監測的“數據大腦”和“哨兵”,臨汾對各個監測站點的數據,都是365天、24小時都有人盯著。發現指標明顯上升,要立即抄送、通知。
同時,臨汾以問責倒逼環保督察整改責任落實。2021年,臨汾市生態環境領域共立案608件,處罰6944萬元;“秋冬防”期間,已對大氣污染整治工作不力的4名縣處級干部、10名鄉科級干部和137名村干部進行了問責處理;市生態環境局對系統內10名未全面履職盡責的干部進行問責。
產煤不燒煤構建立體治污體系
煤城臨汾產煤不再燒煤;移動源減排走在了全省前列;深度治理餐飲油煙污染;嚴控建筑工地揚塵污染……臨汾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近年來,臨汾市借力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東風,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76萬戶,實現了“一城三區”海拔600米以下核心區域清潔取暖全覆蓋。
2021年,臨汾市加大資金投入,完成了16158戶居民的清潔取暖改造,實現了平川區域7縣(市、區)海拔600米以下區域清潔取暖全覆蓋。
臨汾是全省首個實現城區公交車輛和出租車電動能源“雙覆蓋”城市,2021年,臨汾市率先完成10輛環衛車清潔能源置換和46輛運鈔車“國六”車輛置換,并將進出市區的236輛渣土車全部更換為電動能源,移動源減排走在了全省前列。
此外,臨汾嚴格建筑施工工地“六個百分之百”管控,出臺“黑名單”制度;逐家逐戶排查3178家餐飲從業單位,深度治理餐飲油煙污染,油煙凈化設施基本全部規范運行……
臨汾市污染防治管控措施不斷改進,進一步構建立體治污體系,有效縮減了污染排放源頭,打出了一場環保硬仗、苦仗。
李云峰表示,生態環保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生態環境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