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為何深受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親睞”?
該類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
“我國光照資源最好的地區,除西藏以外,其他絕大部分都位于三北地區。而在三北地區,尤其是西北,也是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分布的主要區域。”隆基清潔能源研發總監唐小棠說。
以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例,其面積約為33萬平方公里,唐小棠認為,如果在該地全部裝設太陽能組件,約可安裝9900吉瓦(GW),全年發電量可達到13.86萬億度。
據了解,2020年全國全社會總用電量約為7.5萬億度。唐小棠說,如果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建設光伏電站,其一年的發電量可以承包1.8個全國全社會的用電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9.97萬億噸。
在國家公布的“十四五”九大清潔能源基地里,新疆、黃河上游、河西走廊和黃河幾字灣四個清潔能源基地均覆蓋有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該類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好,受土地利用影響小,可充分結合電網與消納利用條件,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在我國碳中和目標的前提下,碳匯將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推手。而通過荒漠化土地治理手段增加碳匯將成為最本質和切實可行的手段。
“這類地區面積廣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比重60%以上,通過合理規劃,適合開發建設風光大基地。”國網甘肅電科院首席專家周強說。
周強認為,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選中沙漠、戈壁、荒漠,除了充分發揮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好,受土地利用影響小的特點,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之外,在該類地區探索開展風電光伏治沙、防風、固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構建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幫扶利民、生態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體循環發展模式,有利于提高新能源發電項目適應性和社會收益率。
在西部荒漠地區,探索上述循環發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助力土地沙漠化的治理,讓荒漠化土地變身新能源“藍海”,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帶動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推動東西部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可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生態保護“雙贏”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離不開多元清潔穩定的新能源供應體系。”隆基清潔能源副總經理強勝發告訴記者。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減少我國經濟對國際油氣依賴程度、推動能源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也是未來提高能源自給率的重點方向。
強勝發認為,國家加快推進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不僅有利于推動風電光伏大規模、高水平發展,還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優質的綠色電力支撐,推動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通過特高壓電網將綠色電力送到中東部地區,既能夠實現西部和中東部地區在土地資源、綠色能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又能夠促投資、穩增長,帶動西部地區當地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同時,隨著新能源發電比例的增加,會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中靈活性電源改造、系統調節運行、電網建設方面的投資,增加全系統消納成本。通過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項目,有助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運營,發揮規模效應,有效分攤開發、建設及運營成本,降低電價成本。
據了解,“雙碳”目標下2030年風光裝機將達到12億萬千瓦以上,周強認為,通過大型風電光伏項目,有利于推動風電光伏大規模、高水平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優質的綠色電力支撐,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
“更重要的是,通過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項目將把我國西北荒漠地區改造成綠洲和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有效改善我國國土空間,提升國土治理、環保發電、拉動內需等綜合經濟社會效益,推動東西部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周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