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勘探開發,是一系列世界級難題,超出教科書的認識和我國東部油田的經驗——塔里木盆地的地質條件與世界其他盆地完全不同,歷經八期構造變形,加之油氣資源埋藏深、壓力高、溫度高。
前不久,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今年油氣產量當量再次突破3000萬噸,實現了“十四五”高起點、高質量開局。
前不久,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今年油氣產量當量再次突破3000萬噸,實現了“十四五”高起點、高質量開局。
這是如何實現的?背后是近年來塔里木油田堅持科技先行、技術立企,全力增強國內油氣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先進勘探開發技術應用,以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12月15日,在“保民生、保公用、保重點”的關鍵時期,塔里木油田19個大中型氣田開足馬力爭“氣”戰寒,538口氣井正以每日9500萬立方米的產氣量與寒冬抗爭,年產氣創下歷史最好水平。
突圍地下“禁區”,搶占深地領域創新高地
面對“全球少有、國內獨有”的世界級難題,塔里木油田不斷深化地質理論認識,設立構造、沉積、成藏等基礎研究課題,搞清了烴源巖分布,建立了正確的成藏模式,用手中劃定的井圈和測線,一點點勾勒出了通往深地的“尋寶路徑”。
為了突出資源掌控,塔里木油田在新區新領域,清晰構建盆地地層與構造格架,識別出四大生烴中心,確立了勘探主攻方向。在庫車山前,技術人員清晰認識了油氣沿逆沖斷裂運聚成藏;在臺盆區,他們準確把握碳酸鹽巖走滑斷裂控儲控藏規律,讓地下8000米以下有富集油氣的構想,不只存在于地質家的腦海。
“全世界衡量鉆井難度的13項指標中,塔里木有7項指標排名第一,綜合難度世界之最。”技術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還有一句話叫“鉆頭不到,油氣不冒”。塔里木油田持續攻關超深層鉆完井技術,配套了8000米以深十大工程技術,助力平均單井產量、鉆完井周期“一升一降”,深地鉆探能力可達萬米。
記者了解到,塔里木油田近年來進一步落實了庫車山前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臺盆區一個10億噸級大油氣區,顛覆了7000米以下難以形成優質儲層的傳統理論,開辟了一批全新的勘探領域,引領和推動我國石油工業不斷向深地領域進軍,建成了我國最大超深層油氣生產基地。
壯大天然氣資源“糧倉”,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
據了解,塔里木油田打響油氣生產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統籌協調老井穩產、措施增產、新井上產、管理促產,助力單井“畝產量”不斷攀升,開發井成功率、高效井比例大幅提高,失利井、低效井減少一半以上,各項指標創歷史最優,為油氣快速上產贏得主動。
為了深挖潛力,塔里木油田全面開展老油氣田綜合治理。為此,塔里木油田成立8個開發專班、集結334名骨干“出征”老油氣田綜合治理。開展氣藏治水開發試驗、提產提采配套技術等攻關,“靶向醫治”低產低效井,實施措施井177口,助力日增氣526萬立方米,實現綜合遞減和主力氣田負荷因子雙下降,筑牢了冬供“壓艙石”。
鉆完井遠程管控支持中心“7×24小時”遠程監控工作運行半年來,已有88口地處戈壁荒漠的單井被“裝”進了計算機,187項鉆完井數據實現了實時傳輸、預警和監控,萬里油區感覺就在“方寸”之中。這是塔里木油田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一處縮影。
塔里木油田全面推進數字化技術與勘探開發生產深度融合,搭建采集、傳輸、存儲為基礎,辦公、工控、員工交流為主體的“3+3”總體架構,推動9大業務領域14個應用場景全方位轉型。
在勘探開發方面,全過程推行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打造哈得、博孜“一油一氣”智能油氣田樣板,實現了油氣藏精益管理。在工程技術方面,加快鉆完井遠程管控支持中心的覆蓋面,提升鉆完井效率質量。在科研方面,構建勘探開發工程“數據、成果、專業軟件”三共享,“跨專業、跨部門、甲乙方、前后方”四協同新模式,科研效率提高30%。
記者在塔里木油田看到,這里已全面建成數字化油田,率先落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夢想云”,打造形成塔里木智能網絡協同工作平臺——“坦途”,實現了數據的全面感知、現場作業標準化管控,井場、站場數字化率提高到96%、100%,為塔里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氣田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