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可能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對于新能源行業(風電和太陽能)而言,可能是行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
政治局常委、國家副總理韓正出席泉塘碳市場上線交易儀式!
7月16日上午9時30分,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分別在北京、武漢、上海三地同步開啟。韓正副總理參加啟動儀式,宣布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根據昨天的交易信息,碳配額開盤價為48元/噸,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第一筆成交發生在開盤后的第二分鐘。
一個看似很普通的市場交易系統啟動,為什么會擺到如此高的位置?
建設12億風電和太陽能新能源:中國政府碳減排的第一步棋
從2020年 的9月,中國政府首次提出3060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后,中國政府先后3次對全球進行了承諾,中國將堅決履行大國義務,在碳排放方面堅決和又堅定,第一步告訴全世界,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設不低于12億千瓦的風電和太陽能電源,而此前(2020年年底截止)兩者過去十多年的裝機容量才5.2億千瓦,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將要完成過去進20年才完成的新能源建設任務。
3060雙碳目標實現的第二步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
碳減排不僅僅是通過建設非化石能源電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還需要通過經濟手段讓大家養成減碳的習慣,而這個經濟手段就是進行碳交易。
簡單的科普一下,碳交易就是你要排放二氧化碳可以,但是必須要交錢買,類似你停車到停車場,需要交停車費。作為能源企業,你可以建設火電(燃煤或燃油),你排放二氧化碳得交錢。
如果說過去我們談到的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效應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遠,今天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企業的能源利用將要考慮能源的種類,因為你生產和消費化石能源的電力(有碳排放)都要額外增加一個成本:碳排放成本。
其實,中國的碳交易試點啟動很早,碳交易自試點以來到正式啟動,已經有10年時間。
2011年,國家發改委設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區域,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七個省市入選。
2013年6月前后,七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當年,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率先建立,其余的試點交易市場也在2014年年相繼建立。
2017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提出“穩步推進建立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并將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劃分為基礎建設期、模擬運行期、深化完善期三個階段。
2021年5月19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三份文件,進一步規范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活動。
由此正式完善并完整了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活動,也揭開了中國碳減排新的歷史一頁。
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中國碳排放量全球第一
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第70版)》統計數據,2020年,亞太地區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占比達52%。其中,中國占比30.7%,遠超碳排放量占比為16.6%的北美地區和碳排放量占比為11.1%歐洲地區。
很顯然,中國的碳減排任務任重道遠,一方面我們要降低化石能源的電源建設,一方面我們要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及消費習慣,這就意味著未來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徹底改變,非化石能源占比將大幅提高。
能源企業:碳交易的啟動逼迫新能源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
根據碳交易的有關信息,首批從事碳交易的企業均為電力企業,全國2225家電力企業率先納入全國碳市場管控范疇,作為交易主體進入市場開展配額交易。所有的能源大鱷(央企和地方能源國企)無一例外,中國華電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大唐集團、浙江能源集團、申能集團、華潤電力、概莫能外。
為什么電力企業首批進入碳交易市場,因為中國的碳排放43%的比例來自于電力企業,而過去60%以上的電力來源于火電(化石能源),除了三峽,中廣核等后來進入電力市場的電源企業外,早期電源企業無一不是火電起家,這也就能理解為什么電源企業要大干新能源了。
不建設新能源:意味著你要花錢買碳減排指標
因為不建設新能源降低排放,你就要自己掏腰包買二氧化碳排放指標。而這個成本必須從電源企業的利潤中來。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企業,國家能源集團2020年電力總裝機量2.57億千瓦,火電總裝機量1.91億千瓦,風電總裝機量4604萬千瓦。全國火電裝機12.45億千瓦,國家能源集團占比達到15.3%,如果不加大新能源的建設規模和提升新能源的裝機 比例,每年將會支持巨額的碳排放費用,這也就是為什么國家能源一再提升十四五新能源新增裝機規模重量,從6000按千瓦提升到1.2億千瓦。
過去十年碳交易僅僅是試點,但今天碳交易將要成為能源企業未來經濟指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不建設新能源,尤其是火電裝機規模較大的企業,你就會要額外掏錢買碳排放指標,但如果你建設新能源,一方面你可增加你的裝機規模,同時滿足碳排放的指標考核,同時還有可能成為部分企業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因為你的多余的減排指標還可以為你賺錢。
2021年:碳交易的揚鞭催進風電再次提速
如果說2021年的風電平價元年難過的話,7月16日的碳交易市場啟動將是風電(還包括太陽能)發展的新起點,如果說12億風電太陽能是中國政府的政策行為,那么碳交易市場啟動將會讓能源企業(未來還有鋼鐵,冶金,化工等)主動積極干新能源。
實際上,2016年國家能源局曾經在4月22日下發《關于建立燃煤火電機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考核制度有關要求的通知》,將對火電機組強制實行非水可再生能源(下稱“可再生能源”)的配額考核機制。2020年,國內所有火電企業所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需占火電發電量的15%以上。盡管當時沒有正式作為文件公布并執行,但在當時要求國家電網、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等重量級電企迅速給出回應。如果不將意見反饋至國家能源局,將視為無不同意見。
不用揚鞭自奮蹄,風電人的又一個春天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