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14日提出了一攬子環保提案,旨在實現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其中包括建立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根據這一機制,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水泥、鋁和化肥等商品征稅。
同時,歐盟適時祭出碳關稅也被視為其緩解巨大債務壓力的舉措之一。按照提案,根據“碳邊界調整機制”獲得的碳關稅收入將用于支持歐盟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以幫助歐盟成員國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沖擊。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要將此愿景轉化為具有執行力的共識尚需時日。首先,外界對歐盟開征碳關稅是否符合現行貿易規則普遍存有疑慮。包括美國在內的歐盟主要貿易伙伴并不完全支持此項征稅政策。歐盟委員會表示,計劃自2023年起逐步引入碳關稅,以便企業在過渡期內作出調整。但歐盟很多貿易伙伴強調“碳邊界調整機制”應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國際氣候協定兼容,否則會加劇貿易保護主義風險,對疫情下亟待復蘇的全球經濟十分不利。
此外,歐盟成員國內部對征收碳關稅也存在較大分歧。據悉,法國是征收碳關稅政策的主要擁護者,并得到了其他8個歐盟國家的聯合支持,但這是否足以讓該提案在歐盟理事會獲得通過尚未可知。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歐盟各成員國能源結構不同,經濟情況各異,對此項政策的態度也有所區別。一些歐盟成員國認為,碳關稅對恢復基金的貢獻將相當有限,還恐將招致報復性關稅。
相關行業也對此憂心忡忡。德國工業界表示,由于其主要出口產品汽車和機械設備需要用到大量鋼材,這樣征稅反而會導致成本增加,喪失自身競爭優勢。歐洲水泥和鋼鐵行業也擔心一旦開征碳關稅,他們將無法享受現行的免費碳排放配額。歐洲鋼鐵協會此前致函歐盟委員會稱,急于引入“碳邊界調整機制”會對歐洲鋼鐵行業和相關價值鏈造成影響,削弱企業投資低碳技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