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發力實現多個首創
一種國際首創的顛覆性污染物脫除技術(COAP技術)在能源谷中的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華能清能院)誕生,并于近日在岳陽電廠成功完成項目驗收。這項技術采用了全新的低溫吸附原理,幾乎實現了煙氣中所有污染物零排放。項目負責人、華能清能院溫室氣體減排部汪世清博士打了個通俗的比方:“好比家里除甲醛用的活性炭包,我們給電廠的煙氣也裝了一個巨型吸附‘炭包’。”
今年3月,全國首條應用國產高壓交聯聚乙烯絕緣及屏蔽材料的220千伏高壓電纜在遼寧阜新成功投運,打破了此前高壓電纜材料全部依賴進口的發展瓶頸。這一創新成果來自能源谷的國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聯研院)。在接連攻克國產電纜材料的缺陷控制及批量化制備、電纜圓整度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后,聯研院與多家合作單位開發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和電纜系統。
民企龍頭落戶建總部
國企大步創新,民企也不甘落后。近日,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抗臺風型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基地裝配完成并測試下線,實現這一創新突破的企業正是北方總部即將入駐能源谷的新能源龍頭民營企業明陽集團。
“區別于固定式風電機組,漂浮風機基礎可經受海上風浪和洋流的巨大沖擊,承受高于固定式風機10倍以上的傾斜振動載荷。”明陽集團相關負責人自信地說,此次下線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最高可抗17級臺風。
像這樣的創新未來會更多誕生在能源谷。位于未來科學城靠近京承高速的門戶位置,明陽集團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的北方總部裝修工作已近尾聲,預計本月便可整體遷入。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公司投資管理總裁張超介紹,北方總部將集運營、投融資、研發創新、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體。
打破圍墻形成創新矩陣
國企、民企爭相創新的同時,彼此也形成了強強聯合的矩陣效應。在國網聯研院的大院內,與芯片研制息息相關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工藝平臺成了最炙手可熱的實驗平臺之一。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拿出一份樣本,操控設備完成離子注入這一關鍵工藝。“這份樣本來自山西中北大學的科研團隊,在實驗室還有很多來自創新企業、高校團隊的樣本,需要利用我們的領先設備完成核心工藝、試驗檢測等。”米格實驗室相關負責人閆方亮說。
截至目前,能源谷累計建成46個國家級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組建了氫能技術、核能材料等20個協同創新平臺,并設立了規模3億元的央地合作能源產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