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用上“勝利油”
1949年,我國原油產量僅有12萬噸。直到1959年,在全國消費的504.9萬噸原油中,我國自產量尚不足一半。為盡快實現石油工業的突破,石油地質工作者在華北平原打的第八口探井——華八井的出油,標志著勝利油田的發現。到1978年,勝利油田累計找到46個油氣田,原油年產量達到1946萬噸,建成我國第二大油田。
上世紀70年代,勝利油田年產量占全國石油總產量六分之一,那時全國平均每6輛小汽車中就有1輛燒的是“勝利油”。
隨著我國石油需求量逐年攀升,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保持油田穩產成為事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問題。規模效益穩產和成本競爭優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孔凡群說。
“馬蜂窩”里找油獲突破
勝利油田勘探開發之難在業內是出了名的。這里囊括了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藏類型,被形象地喻為“一個摔碎的盤子,又被踢了一腳,七零八落”。為了保證穩產,科技成了最有力抓手。因為隨著油田開發進入后期,找油、采油的目標以“薄、小、碎、深”油藏為主,效益穩產難度越來越大。
2019年9月,一幅酷似“花生油”的油樣照片引起了業內關注,這幅照片里的油來自勝利油田一口老井地下4000米深處。2020年6月,在同一區塊地下4300多米深處,勝利油田獲得日產油100多立方米、日產氣4萬多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油氣流。這意味著勝利油田實現了深層勘探的突破,實現“勝利之下找勝利”,形成了億噸級規模接替。
勝利油田擁有東西部兩大探區,經過60年勘探開發,東部老區已經部署完鉆了7000多口探井,“被打成了‘馬蜂窩’”,碎盤子里還能不能再找到油?為此,勝利油田地質工作者提出重新認識資源潛力、復雜構造、沉積儲層和成藏規律。
1978年,勝利油田發現了渤海灣盆地第一個褶皺型潛山油藏,并發現樁西油田。此后,由于地質構造復雜,理論和技術上無法突破,勘探近10年來未有較大進展。2017年,埕北313井在下古生界獲得日產300多噸的高產工業油流,并相繼發現千萬噸級儲量。勝利油田首席專家、油氣勘探管理中心經理劉惠民說,按一般規律是在高部位找油,但潛山的突破恰恰是在低部位發現了規模儲量。
“再也沒有難聞的氣味了”
在勝利油田石化總廠污水處理崗位工作近30年的呂興武對近幾年的變化感受頗深,“這里發生了很多變化,再也沒有難聞的氣味了,工作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變化不僅僅發生在石化總廠。勝利油田在2013年就實現采出水零排放,油田開發實現全流程密閉生產,修井現場實現“無塑化”,封存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交易產品,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勝利油田投運的現河采油廠能源管控中心,年節電量1838萬千瓦時,被評為“國家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項目”。2020年,其他15家開發單位的能源管控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運行,預計年節約電量2億千瓦時。
同時,勝利油田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現已擁有油田采出水余熱資源綜合利用等14項核心技術,投運余熱、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每年可節約5.67萬噸標準煤。
孔凡群說,2020年底,勝利油田實現原油產量穩定在2340萬噸以上,天然氣穩定在5.6億立方米以上,以及同口徑下盈虧平衡點降至每桶50美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