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即將迎來“3·11”大地震及海嘯發生十周年之際,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座受損反應堆建筑輻射極強,加大從反應堆中取出乏燃料棒(使用過的核燃料棒)的難度,可能導致福島核電站報廢作業進一步推遲。
據《東京新聞》27日報道,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一個調查小組26日發布這份報告。福島1號機組包裹反應堆壓力容器的混凝土安全殼頂蓋在氫氣爆炸中移位掉落,2號和3號機組的頂蓋保持原位。這些頂蓋由3層鋼筋混凝土制成,每個直徑約12米,重約465噸。
調查報告估計,1號機組安全殼頂蓋上附著的放射性銫活度在100萬億至200萬億貝克勒爾,2號機組為2萬萬億至4萬萬億貝克勒爾,3號機組為3萬萬億貝克勒爾。
共同社解讀,福島核事故發生時,1號至3號機組內的放射物活度估計總計70萬萬億貝克勒爾。這意味著大約十分之一的放射物殘留在反應堆的安全殼頂蓋上。
安全殼頂蓋附近的輻射量同樣驚人。其中,2號機組建筑的最大輻射值達每小時10希沃特。人暴露在這種強度的輻射中,大約1小時就會死亡。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正在推進福島核電站報廢作業,取出乏燃料棒被視為“最難關”。4座機組中,受損較小的4號機組已于2014年12月全部取出乏燃料棒。按照日本政府和東電設定的報廢時間表,應在2031年取出所有乏燃料棒,在2041年至2051年完成報廢。
最新調查結果無疑加劇取出乏燃料棒的難度,意味著難以通過打開安全殼將乏燃料棒取出?!稏|京新聞》解讀,日本政府和東電將不得不修改報廢時間表。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電站斷電,三座機組相繼堆芯熔毀,大量放射物泄漏。
原子力規制委員會調查小組負責分析福島核事故,2014年10月發布調查結果。最新報告匯總2019年9月以后調查結果,篇幅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