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搭建生態空間規劃工作專班
根據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北京市位于“京津冀北部水源涵養重要區”和“太行山區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重要區”兩個重要生態功能區。為筑構北京生態安全屏障,2019年出臺的《北京市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管理辦法》,劃定了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將市域空間劃分為生態控制區、集中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容易產生交叉重疊、碎片化的模式,存在大量的林地與農地、林地與河湖水系沖突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近日,市規自委會同市生態環境局等組織開展了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評估調整工作,按照中央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方向和“多規合一”要求,在科學評估三條控制線劃定情況的基礎上,按照三條控制線不重疊不沖突不交叉的原則,統籌協調推進并基本完成了三條控制線評估調整工作。
另外,市規自委日前還啟動了《北京市區級田林空間引導實施專項規劃編制指導意見》起草工作,科學劃定了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區和林地空間優化引導區,這意味著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本市正式實行。
目前,全市生態空間專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為強化“兩線三區”全域國土開發與保護,市規自委也搭建了生態空間規劃工作專班,進一步加強生態安全格局規劃、生態修復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工作統籌。
聚焦生態,啟動編制本市生態修復規劃
近日啟動的《北京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計劃2021年6月底前完成規劃文本等成果編制,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報批。
此規劃是隸屬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一部專項規劃,也是在本市生態空間規劃統領下的專項規劃。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年-2035年。
記者了解到,規劃將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為主線,將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實施導向相結合,構建全要素統籌、全空間覆蓋、全過程傳導、全周期監管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和實施體系。主要內容包括:研判重大生態問題和生態風險;籌劃全市生態修復總體布局;謀劃市域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建立健全生態保護修復長效機制等。
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現狀分析、問題診斷、綜合評價等基礎工作,初步完成規劃大綱初稿和現狀評估報告編制。下一步擬成立市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相關委辦局及各區政府共同參加,協調解決規劃編制中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規劃編制和實施“落地”。
強化實施,廢棄礦山“十四五”完成治理
自2003年起至今,市規自委共組織開展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296個,主要是對政策性關閉礦山以及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亂采濫挖破壞的環境進行治理。經過市規自委和相關部門及屬地政府多年努力,全市廢棄礦山臺賬治理完成率87.8%。其中,2020年廢棄礦山面積較2019年減少約500公頃。
在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要求的治理任務基礎上,目前,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正在抓緊制定本市礦山生態修復“十四五”規劃。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擬安排并實施全市25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擬治理面積共計約208公頃,涉及8個區。
“十四五”期間,市規自委對全市剩余已關閉未治理的廢棄礦山,將分門別類采取自然恢復或工程治理等措施予以“銷賬歸零”,為進一步提升首都生態環境質量,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實習記者 鹿楊)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