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形勢已經出現不景氣,所以在今年年初時,我們很擔心今年會是儲能行業的小寒冬,沒想到卻是觸底反彈。今年企業營收最少要比去年翻一番。”某儲能企業高管9月24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對記者說。
據儲能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電池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9.52GW,當年新增投運電池儲能規模是2.89GW。2015—2019年,全球電池儲能裝機規模復合增長率為65.4%。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831MW,同比增長53.9%,儲能產業仍處于快速增長期。但據記者了解,行業優異“成績單”的背后,是眾多深層次難題亟待解決的緊迫局面。
萬億元級市場即將爆發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會上表示:“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電力系統、儲能系統不斷向智慧化、智能化、高效清潔方向轉變,儲能技術進步被納入國家頂層設計和規劃,行業可以自信地說,儲能作為能源轉型的核心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市場需求正在進一步擴大。”
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科技司成立能效和儲能處,進一步加快推進了儲能技術推廣應用。另有行業人士透露,儲能虛擬電廠有望寫入“十四五”規劃。
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煒表示,從發電側來估算,儲能的市場規模有百億元級;從電網側來估算,儲能市場規模有千億元級;如果從用戶側來估算,市場將達到萬億元級。
重大問題日益凸顯
當前,我國儲能產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存在許多便利化、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儲能產品功能和使用方式在不斷變化。但有業內人士直言,掣肘行業發展的難題也在愈發顯現。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程利民指出,從儲能系統出廠測試和現場運行來看,不同廠家電芯的一致性、容量保持率、數據采集的可靠性等方面差異較大,部分廠家電池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故障率偏高,儲能系統集成商集成設計能力參差不齊,“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凸顯,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浙江南都能源互聯網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建華表示,我國當前儲能產業面臨三大難題:
首先,在儲能技術方面,儲能技術的成本依然偏高,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遠未達到電網平價水平;
其次,在商業模式方面,儲能尚不存在獨立的市場主體身份,盈利能力相對薄弱,如開展共享儲能、為新能源場站提供調峰輔助服務等都缺乏政策制度保障,基本是“一事一議”“一場一策”,收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最后,在政策機制方面,按效果付費的買單機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政策支撐。例如,利于儲能行業發展的電力現貨市場尚未形成,在現有電力市場中參加調峰、調頻、調壓、黑啟動等輔助服務的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無法量化體現。
難題亟需系統性解決
問題已經暴露,該如何破題?
為保證市場健康平穩發展,于建華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在“十四五”規劃中,將儲能納入能源或電力的頂層設計,明確儲能的規劃配置、標準體系、運營管理,推動儲能產業規模化應用;二是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建立電力現貨市場下的儲能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輔助服務價格機制,給予儲能電站獨立身份,允許儲能作為獨立主體參與輔助服務交易, 推動儲能進入輔助服務市場,逐步形成“按效果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市場化儲能定價機制, 由市場平衡疏導儲能投資;三是開展儲能創新應用政策試點,破除主體身份、電站接入、調度控制、交易機制、安全管控等方面的政策壁壘,建立規劃、設計、建設、運維全環節安全防控體系;四是研究制定適應儲能新模式發展特點的金融、稅收、保險等相關政策法規。
針對儲能市場中的“以次充好”問題,程利民認為:
①要重視產品質量。質量是全體儲能人的智慧結晶,體現著儲能人對全社會的承諾,因此行業要通過不斷創新,建立更加安全的儲能質量體系,促進儲能行業發展。
②要重視標準建設。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
④要重視行業培育。行業是企業發展的根基,行業興企業才能強。業內人士要注重儲能行業的長期培育和發展,在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帶動下,共同維護儲能行業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只有如此,才能迎接儲能行業美好的明天。
據儲能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電池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9.52GW,當年新增投運電池儲能規模是2.89GW。2015—2019年,全球電池儲能裝機規模復合增長率為65.4%。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831MW,同比增長53.9%,儲能產業仍處于快速增長期。但據記者了解,行業優異“成績單”的背后,是眾多深層次難題亟待解決的緊迫局面。
萬億元級市場即將爆發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會上表示:“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電力系統、儲能系統不斷向智慧化、智能化、高效清潔方向轉變,儲能技術進步被納入國家頂層設計和規劃,行業可以自信地說,儲能作為能源轉型的核心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市場需求正在進一步擴大。”
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科技司成立能效和儲能處,進一步加快推進了儲能技術推廣應用。另有行業人士透露,儲能虛擬電廠有望寫入“十四五”規劃。
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煒表示,從發電側來估算,儲能的市場規模有百億元級;從電網側來估算,儲能市場規模有千億元級;如果從用戶側來估算,市場將達到萬億元級。
重大問題日益凸顯
當前,我國儲能產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存在許多便利化、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儲能產品功能和使用方式在不斷變化。但有業內人士直言,掣肘行業發展的難題也在愈發顯現。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程利民指出,從儲能系統出廠測試和現場運行來看,不同廠家電芯的一致性、容量保持率、數據采集的可靠性等方面差異較大,部分廠家電池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故障率偏高,儲能系統集成商集成設計能力參差不齊,“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凸顯,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浙江南都能源互聯網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建華表示,我國當前儲能產業面臨三大難題:
首先,在儲能技術方面,儲能技術的成本依然偏高,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遠未達到電網平價水平;
其次,在商業模式方面,儲能尚不存在獨立的市場主體身份,盈利能力相對薄弱,如開展共享儲能、為新能源場站提供調峰輔助服務等都缺乏政策制度保障,基本是“一事一議”“一場一策”,收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最后,在政策機制方面,按效果付費的買單機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政策支撐。例如,利于儲能行業發展的電力現貨市場尚未形成,在現有電力市場中參加調峰、調頻、調壓、黑啟動等輔助服務的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無法量化體現。
難題亟需系統性解決
問題已經暴露,該如何破題?
為保證市場健康平穩發展,于建華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在“十四五”規劃中,將儲能納入能源或電力的頂層設計,明確儲能的規劃配置、標準體系、運營管理,推動儲能產業規模化應用;二是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建立電力現貨市場下的儲能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輔助服務價格機制,給予儲能電站獨立身份,允許儲能作為獨立主體參與輔助服務交易, 推動儲能進入輔助服務市場,逐步形成“按效果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市場化儲能定價機制, 由市場平衡疏導儲能投資;三是開展儲能創新應用政策試點,破除主體身份、電站接入、調度控制、交易機制、安全管控等方面的政策壁壘,建立規劃、設計、建設、運維全環節安全防控體系;四是研究制定適應儲能新模式發展特點的金融、稅收、保險等相關政策法規。
針對儲能市場中的“以次充好”問題,程利民認為:
①要重視產品質量。質量是全體儲能人的智慧結晶,體現著儲能人對全社會的承諾,因此行業要通過不斷創新,建立更加安全的儲能質量體系,促進儲能行業發展。
②要重視標準建設。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
④要重視行業培育。行業是企業發展的根基,行業興企業才能強。業內人士要注重儲能行業的長期培育和發展,在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帶動下,共同維護儲能行業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只有如此,才能迎接儲能行業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