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正按下“快進鍵”,迎來爆發式增長。
國家電網4月14日啟動了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項目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湖南、青海等24個省份,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區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
此前,南方電網也披露,未來4年將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按此計算,兩大電網將投入278億元,建設45.8萬個充電樁等充電設施。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七大領域之一,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實際上,充電樁不只是獨立、物理的存在,背后涉及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智能充電網也是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
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就提出,要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按照國家能源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50萬個,私人充電樁43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目前,公共充電樁已經提前達成規劃要求,但私人充電樁數量仍遠遠不足。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53.1萬個,已經達到車樁比1∶1的要求;而私人充電樁71.2萬個,車樁比約為3.5∶1,距離規劃車樁比1∶1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提升,車樁比失衡問題將更加突出,充電樁加速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在4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預計今年全年能夠完成投資100億元左右,新增公共樁大概20萬個左右,新增私人樁大概能超過40萬個,公共充電站達到4.8萬座。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也表示,將研究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的獎補政策,進一步調動地方積極性,加快建設進程,盡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創造良好的環境。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央企的兩大電網發力充電樁,一方面是“新基建”帶來的“政治任務”。目前油價下跌和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使充電樁實現盈利難度加大,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兩大電網承擔起投資拉動內需的任務。另一方面,相較于其他國企,充電樁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與兩大電網的業務關聯性較強,能夠推動電力事業發展,因此,其本身也有動力。
除了兩大電網之外,近期,多地也發布了充電樁建設的相應計劃。比如,天津市宣布,年內將新建公交專用充電站40座,新建高速服務區充電站12座,同時在全市100個社區新建充電樁800臺。此外,地方補貼政策也不斷出爐。比如,上海宣布,從2020年5月1日起,將實施新的充電樁補貼政策。鼓勵居民區已有的充電樁通過加裝能源路由器等方式進行智能化改造,并按每樁200元標準給予財政補貼。對支持自(專)用樁共享改造的物業給予補貼,補貼標準為500元/樁。
可以預見,在疫情的沖擊之下,“新基建”將持續發力,發揮穩經濟和穩就業的效用,充電樁建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