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歷史將記住這個日子,中國風電發展史上迎來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日程,風電將結束補貼時代,進入風火同價年代,也就是平價風電。這不僅僅意味著風電將會更大程度普及開發(承諾核準制實施,大幅縮減項目的審批時間),同時也彰顯了中國風電技術發展與進步近十年來的豐碩成果。
最近幾天與諸多同行線上交流2020年補貼退出后的平價風電,大家共識是對三北區域沒有任何擔憂,而對南方山地的平價風電非常擔憂,建議不開發或者少開發。
盡管如此還是對南方平價風電表示看好,主要基于南方諸省區的市場需求。
南方省份的經濟總體發達,未來幾年用電需求會持續上升(除云南貴州外,湘鄂桂的裝機容量都在4000萬kw級別,與其經濟總量是不匹配的)。
原因之一在于,發展火電的道路基本到了盡頭(關停轉小/老火電也在同步進行);之二,水電基本已經開發殆盡,為環保還在關停小水電;之三,南方區域的光伏因植被覆蓋率高無法大規模發展(盡管光伏組件價格三級跳水);唯有風電還有見縫插針的機會,發展分散式平價風電仍有大量機會,見縫插風機。
當然,大家也知道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三北特高壓拉過來(幾天前陜北到湖北的特高壓又開建了),但是這個解決方案最復雜。特高壓跋山涉水幾千公里,投資幾千億,一條線路從規劃到批復,到建設到并網,沒有五到八年是無法實現,而且涉及多個省份的協調,央企與地方利益糾葛紛紛擾擾,就是總理也難協調好,過去的多條特高壓建設已經證明。
由于筆者由于長期在南方區域從事風電市場工作,對三北區域風電發展了解很少,所以不敢發表意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建設條件和風資源條件肯定是相當不錯,至少對平價風電而言是一個有利因素?,F在三北區域大干大基地平價項目,如火如荼,相對南方山地高原平價風電而言,基本都是困難重重,可謂天壤之別。
閑暇之余,根據筆者個人看法,粗淺地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與廣大同行交流:
困難一
風資源質量嚴重下降
筆者近幾年接觸了不少滇桂黔、湘鄂贛等區域的風電項目,可以肯定的是,能開發的區域(環保林業等無限制)、風資源條件較好的都基本都開發完成,已經被我們的開發商前期工作們拉網式排查無數遍,剩余項目的風資源統計情況來看,除開云南,風速基本都是都在6m/s以下,平均海拔也在500m左右,在湘鄂桂部分區域還有嚴重的冬季浮冰現象,給僅剩的一點資源質量又打了折扣。因剩余大部分項目都在5-5.5m/s范圍(非云南區域),從而對風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發電多,單價低,運維易。
困難二
環保林業等限制性區域管控越來越嚴
一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風電在南方山地高原區域發展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貴州,廣西,湖南都單獨下發了環保、林業的單獨文件,控制風電在敏感區域的開發。早期風電與環保和諧發展共存,其實也有很多的典型案例,但那是在風資源好,有補貼,效益能填補環保投入的前提下。
風電開發區域都是荒無人煙的高海拔或高山區域,因此風資源好的地方植被環境都好一些,各地為保護綠水青山,凡能申報各級保護區、森林公園及生態區的都一概圈入,等到風電開發者再來,只能望風興嘆。同時,同比前五年,環保投入也基本成倍增加。
因可開發區域的總量越來越少,工業用地指標越來越難,林地等征地成本大幅上升,過去3年,僅林業和項目用地征地成本增加一倍不止,風機價格的大幅下浮一下子給沖銷不少(估計近兩年的項目,大家都深有體會)。
困難三
開發建設成本越來越高
環??刂平o建設成本增加帶來巨大挑戰。因為環保需求,砂石料工廠關停一半甚至更多,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一夜之間暴漲數倍;以湖北為例,因為長江大保護計劃,湖北兩岸砂石料價格從幾十塊一噸暴漲到200多一噸。水泥價格一下價格倍增,就這樣,廣西還曾一度出現水泥廠汽車排隊等貨現象。
低風速風機和復雜風資源工況的出現,導致運輸、基礎施工和吊裝成本也大幅增加。因為低風速風資源的現有情況,必須使用大直徑的葉輪風電機組,機艙重量增加、葉片長度加長導致道路建設成本、運輸成本大幅上漲。尤其是葉片,現在南方區域的山地風電場,葉片基本上都需要二次轉運,轉運距離越來越長,費用也是越來越高?;疽慌_機組的二次轉運費用基本都需要20萬元以上,僅此項費用就增加投資造價100元/kw左右。同時,山地高原風電因為湍流強度大,塔筒載荷加大,基礎及塔筒重量的投入也相應加大。
大功率風機的使用,施工費用也大幅上升。以吊裝為例,95m以下塔筒,110噸以下的機艙吊裝,1200噸全地面汽車起重機可以滿足,高于這個機艙重量或塔筒高度,就需要1600噸全地面汽車起重機,或800噸的履帶吊。如果采用履帶吊,吊裝周期將增加40%以上,同時這樣的履帶吊和汽車起重機全國也沒有多少臺,沒有誰為了吊裝幾個項目去購置一臺5000-8000萬左右的工程機械,畢竟成本不低。
主機價格從4000元/kw多下跳到3200元/kw(2019年年初行情,搶裝期價格單獨論),價格下降幅度其實不小,但因為建設成本、環保成本等等價,基本被吃掉,總體的建設成本基本沒有下降多少;2021年開始,新的平價項目上網電價將0.57元/度狂泄到0.3358-0.45元/度(湘鄂黔桂滇平價水平不一樣),下降最大幅度達到41%,可謂挑戰巨大。當然,開發商們的收益水平底線也在下調,基本都會以8%作為最低收益考核,就如此,表面來看也無法實現平價。
技術在進步,行業要發展,向風要錢這是行業使命,也是我們風電人的責任和義務,需要我們風電行業的上下游所有相關者共同努力,增效挖潛,開源節流,開拓創新,終將可以實現有限的資源,平價上網。
之一:商業模式需要有所調整,上下游共同體開發,實現利益捆綁,風險共擔
風電平價是必由之路,需要風機零部件-風機-EPC-運營商-電網等全產業鏈協同。過去帶補貼的風電開發,都是我們開發商在唱戲,獨自承擔風險,主機廠、設計院、建筑施工單位、電網企業都在賺自己該賺的錢,風險與其無關。當然,前期開發投運的風電場,一方面帶補貼,同時風資源較好,設計院設計都偏保守,掙錢是必然的。
其實我個人有一點粗淺想法就是學習PPP模式,利益相關者都進入項目開發。設計院作為項目的設計者,必須把風資源的潛力實事求是的體現出來,過去大部分項目的設計小時數都是實際運行小時數的80%左右(當然開始經驗不足);同時優化施工設計,將實際建設成本設計出來;主機廠開發最優的風機,最大限度的降低運維成本,在行業平均利潤的前提下銷售風機;建筑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共同找出最優最省錢的施工方案;電網企業想方設法降低送出成本。只有利益相關,才有可能實現勁往一處使,共同為降低造價出力。
在這方面,我已經了解到其實有些項目,有些企業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具體的區域和項目筆者就不具體描述。
之二:挖潛增效,定制開發模塊化的山地低風速大功率風電機組
采用大容量大葉輪風機是趨勢。作為風機主機廠出來的我,這是個人最大的想法,也是可實現的。南方區域風電的一個特點就是風資源極差(相對7m/s的風資源而言)。5-5.5m/s(山地風電)或6m/s左右(云南區域高原風電),湍流強度大,對風電機組制造商也是巨大挑戰,不僅發電量高,還要單位造價極低。因林地等土地機位限制,南方區域也被逼開始使用大容量的大葉輪直徑風機,這個已經開始逐步實施。湖南已經有投運的3.4MW機組(有補貼項目),證明至少這個容量范圍機型在技術上可行,帶補貼的前提下,經濟效益可以保證。
功能模塊化定制配置。根據我個人接觸的各個廠家的風機了解,其實風機里也是有很多的風機功能一輩子也使用不了幾次(涉及安全除外,和汽車一樣),建議我們的風機設計者多和已經投運的風電開發商們坐下來溝通交流,故障多發的功能在哪些部件和模塊,而基本不發生故障的功能件與模塊有哪些,以此作為開發基礎,進行模塊化配置設計,不需要的可以減配或者簡配,針對不同風況和不同環境,進行定制化配置,以此降低單位造價。在我之前工作的主機企業,曾經做過很多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創新開發,因為種種原因后來夭折,但是思路確實非常不錯,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單位造價。
大功率的超大葉輪直徑風電機組對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路面載荷,寬度以及穿村過寨的麻煩,都是成本增加的攔路虎。能否考慮設計機艙的模塊化現場組裝,我想會大幅降低道路的單位載荷要求,以此可降低風電場內和場外道路建設和改造費用;現有的葉片轉運費用太高,創新運輸葉片運輸方式,減少道路改造帶來的麻煩;現場吊裝工藝的優化和優化機艙吊裝重量帶來的吊裝設備噸位的下降,會大幅降低吊裝費用。
之三:創新塔筒、基礎等外圍設計,優化施工方案,AI智能無人值守運維
回首看十年的MW級風機,再看今天的4.x平臺風機,無論是性能,可靠性,質量以及價格,可以說是天翻地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未來的風機塔筒、基礎肯定有新的方案解決,進一步優化載荷,降低塔筒重量,創新塔筒結構(已有桁架混合式)和基礎形式,降低單位造價。談到建設施工創新,估計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也是可以實施。模塊化機艙吊裝、模塊化基礎施工,提升效率,減少用地,縮短施工周期;充分利用當前流行的AI技術,大數據技術,實現無人值守,執行智能運維,降低全壽命周期的運維成本。
平價風電目前國內運行的風電場已有運行,但項目處于北方區域,而且是在2019年年初的風機價格基礎上,與南方的山地高原項目還不具備可比性,但給我們開發商和風機主機廠家看到了希望。
2019年大批計劃內的平價項目都還在前期工作階段,因為成本和收益存在較大差距擱置,根據我接觸的項目來看,大家都在觀望(到2021年風機價格還是個謎,搶裝后到底跳水到多少)。2020年搶裝之后,2021年,南方區域將會迎來平價風電的第一個試水期,盡管新冠病毒疫情給風電行業從業者們的工作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給廣大的開發商前期工作者們、設計院及風機主機廠家的科學家們留下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好好規劃與設計平價風電項目,打破平價風平浪靜的局面。(作者:李彩球,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