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工業明珠德國正面臨短期和長期的嚴峻考驗。
眼下,當地的奔馳、寶馬、大眾三家汽車制造商巨頭均以中國為最大的細分市場。2019年,德國汽車公司銷售的近1700萬輛汽車中,有超過560萬輛由中國市場消化,占德國汽車整體比重達33%。德國汽車“三巨頭”——大眾、寶馬和奔馳全球最大市場無一例外在中國,它們在華乘用車市場份額也接近四分之一。
以汽車業為第二大工業的德國還未從“排放門”陰霾中走出,又面臨了新的威脅。短期內,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讓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國汽車行業供應鏈不堪重負。
2019年德國汽車產量僅為467萬輛,而這是自1997年以來德國汽車年產量的最低值。“汽車產量的下降意味著德國在全球汽車工業中繼續失去重要地位。”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研究所的費迪南德杜登霍夫教授指出。
2019年在全球生產的汽車中,德國汽車所占市場份額已經降至5.9%,也就是說,每17輛汽車當中只有一輛車為德國生產。相比之下,1997年德國汽車所占市場份額為11.8%。杜登霍夫預計,2020年德國汽車產量將繼續下降至450萬輛。
德國交通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德國汽車總體銷量下降7.3%,其中汽油車的銷量下降了17%,市場占有率為51.5%。柴油車銷量下降12%,市場占有率為32.6%。
而電動汽車總銷量提升61%,獲得了3%的市場占有率。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提升103%,市場占有率為12.5%;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大漲307%,市場占有率達3.5%。
數據揭示了一個長期趨勢——電動汽車正在逐漸蠶食市場份額,并大有顛覆燃油車的勢頭。
業內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趨勢的不可逆轉,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有一部紀錄片叫《汽車業》(Automotive),其中就描述了自動化和數字化時代原來汽車行業的沖擊。該片導演說:“德國汽車工業的混亂狀況正在侵蝕工作穩定和國家地位。”
更嚴苛的排放規定和電氣化導致德國汽車業萎靡,這還講推高失業率,并使工人工資下降。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未來10年,德國汽車制造商及其供應商預計將削減現有83萬個工作崗位中的僅十分之一。
戴姆勒要在未來3年裁員1萬人,奧迪要裁員9500人,舍弗勒裁員900人……
一些政府官員和專家擔心,電動汽車逐漸成為主流后,其提供的組裝工作比內燃機汽車少得多,人工操作的部分會被更多地自動化設備取代。此外,企業還需要重新安排生產和布置生產線,都讓電動汽車的成本高企。
紀錄片《汽車業》中,描述了一名20歲的汽車工人Sedanur的生活。他在家里附近的汽車廠里工作,負責分揀汽車零件。但當柴油門爆發后,作為臨時工的Sedanur成為了第一批失業的人。
這名工人的夢想是能夠得到一份永久工作合同,這樣有一天就能掙夠錢買一輛奔馳車。
她與紀錄片中另一名角色Eva的想法截然相反。Eva的目標是盡可能快速地賺足夠多的錢,這樣就能逃離現代工作社會,與伴侶在加勒比海的海灘上買一幢房子。
該片導演Jonas Heldt說:“有趣的是,兩位女性對工作的看法截然不同。Eva只是把生活當作達到目的的一部分;而Sedanur則將工作填滿了她生活的全部。”
但即便是擁有高薪的白領Eva,她擁有高度專業化的職業技能,但她仍然擔心自己是否有一天會失業。不斷改進算法的人工智能的確對人類有這種潛在威脅。
“我想通過紀錄片表達的是,任何人的工作都有可能被取代,只是遲早而已。” Jonas Heldt表示。而汽車行業的加速轉型只是令這項預言來得更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