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洲的汽車業大國,德國近期持續發力推動電動汽車快速發展,電動汽車銷售量快速增長,有望引領歐洲結束電動汽車小眾化時代。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有望超越挪威成為歐洲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市場。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1月至11月德國新上牌照的電動汽車約為57500輛,而同期挪威新上牌照的電動汽車略少于德國,約為56900輛。2019年11月,德國電動汽車新發牌照同比增加9%,達到4600多輛;挪威電動汽車新發牌照則同比下降27%,約為3700多輛。
德國政府2019年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德國政府與本國汽車行業代表2019年11月初舉行聯合會議,討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和政策。德國政府和車企一致認為,要想普及電動車、推動德國汽車工業轉型,就必須擴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德國目前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數量僅為2萬多個。德國政府準備投入35億歐元大力建設電動汽車基礎設施,計劃未來3年將新建50000個充電樁,并承諾至2030年在德國境內建設100萬個充電樁。
此外,德國政府計劃自2021年起,進一步提高對購買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型的補貼,擬將享受補貼的單臺車價格區間擴大至40000歐元至65000歐元,并將純電動車型補貼提升至6000歐元/輛,混合動力車型的補貼提升至4500歐元/輛。根據測算,能夠享受這一補貼優惠的電動車數量將達到65萬輛至70萬輛,補貼總額可能高達40億歐元,由德國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
業內專家預計,在德國政府增加電動汽車購買補貼、加快建設充電樁等措施的刺激下,德國電動汽車市場迅猛發展的勢頭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德國國際機動車制造商協會(VDIK)會長賴因哈德·齊佩爾日前預測,2020年電動汽車在德國將脫離小眾市場。
德國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環保監管法規的不斷收緊。根據歐盟現行規定,到2021年,歐洲汽車制造商必須將新車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95克以下。2018年底,歐盟又進一步出臺新規,要求到2030年,新車碳排放量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減少37.5%。業內人士指出,降低汽車碳排放量有多種辦法,如提升燃油發動機效率、增加輕量化材料等,但僅僅依靠升級改造傳統燃油汽車,達標難度非常大,要達到歐盟規定的排放標準,必須讓大部分車型使用替代動力,發展電動汽車是德國汽車工業為數不多的可行選項之一。
推廣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是幫助德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需要。2019年9月,德國聯邦政府出臺了“氣候保護計劃2030”,希望到2030年令德國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氣候變化議題是德國最熱的政治議題之一,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稱為“氣候總理”,她希望以此回應德國激烈的黨派競爭和高漲的民眾呼聲。德國交通部長朔伊爾近期表示,德國需在2030年前將電動汽車保有量提升至1000萬輛,并且新增50萬輛電動卡車以及30萬個充電樁,才能實現預期的減排目標。
德國是汽車業大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也是德國車企更好地實現轉型、保持汽車業競爭力的必然步驟之一。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馬特斯說,德國汽車制造商正在全力研發電動汽車,到2023年德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將達到150多款,是現在的三倍。德國大眾已宣布將在2026年后停止開發使用內燃機技術的汽車,并且在2030年前推出70款電動汽車,約占總銷量的40%。戴姆勒的目標是到2030年,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銷量達到乘用車銷量的一半以上。
顯然,德國政府推動電動汽車大力發展的決心很大,并制定了相當長遠的規劃。然而,德國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還很低,要想實現其電動汽車發展宏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受大眾汽車尾氣檢測排放丑聞以及全球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德國車企近年受到了較大沖擊,在電動汽車研發和銷售等方面與中美等國競爭對手相比也并不占據優勢,在此情況下德國車企未來還要承擔一部分購車補貼和建設充電設施的任務,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壓力更大。另一方面,在德國全境建設覆蓋面廣泛的基礎設施并非易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進行合理規劃,提高充電設施的使用效率,以及為車主使用充電設施提供最大便利等都是需要具體解決的問題。同時,汽車工業作為德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關乎近200萬人的就業問題,而電動汽車制造需要的勞動力比燃油汽車要少得多,如何解決就業崗位流失也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