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三包部主任賀興對外透露,新版汽車三包政策正在抓緊修訂中,經過多輪研究和討論后,已基本形成確定思路,最大變化是將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特點進行相關調整。“比如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將針對電池、電機的技術特征,將這兩個部件納入到退換車的相關條款里;比如動力電池起火這一類故障,我們也納入到退換車的條件里。”他表示。
其實早在2019年3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就公布了《家用汽車產品維修、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增加了新能源汽車關于動力電池、行駛驅動電機的部分。也就是說,國家將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進行監管,將其納入汽車三包法規。此外,針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特性,《征求意見稿》還擬定了一項電動汽車獨有的條款:動力蓄電池容量衰減限值和對應的測試方法由生產者明示在三包憑證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放棄購買電動汽車的原因中,“續駛里程短”占46%、“電池安全性差”占26%。可見,電池安全性差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重要原因,尤其是2019年以來,電動汽車屢次發生起火事件,讓消費者對電池安全性顧慮重重。即便在已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眼中,電池安全性依然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
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質量投訴,也大多集中在電池、電機和電控方面。其中電池投訴占37.1%,包括動力電池故障、充電故障、電瓶故障等;電機和電控投訴占15%。在電動汽車制造成本中,動力電池和電機所占比重極大。一旦由于質量問題發生損壞,維修費用往往超過整車價格的50%,更有甚者,更換電池的價格超過補貼后整車價格。面對如此高昂的維修開銷,消費者往往陷入“修車”還是“換車”的兩難境地。
現行的汽車三包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至今已有6年。這6年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突飛猛進,保有量節節攀升。根據公安部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40萬輛。盡管新能源汽車相對于我國汽車總保有量而言微不足道,但車主們的權益不容忽視,切不可因為法律法規的缺失,讓他們“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汽車質量造成的故障損失,如果讓車主自行承擔,只會讓更多人對新能源汽車失去信心。
從2019年7月起,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2019年全年銷量或許只能與2018年持平甚至略有下降。很多業內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主要是由于6月底補貼退坡,產銷各個環節很難快速適應成本的上漲。但筆者認為,除補貼退坡造成新能源汽車性價比下降外,更暴露出了此前在優惠政策推動下掩蓋的真實的市場問題,即私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還不高,市場驅動力還不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成本焦慮、充電焦慮、安全焦慮等痛點始終沒有消除。在一定程度上,補貼退坡與銷量下滑是好事,只有這樣才能讓政府、產業、企業各方高度重視,逐步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
此次三包政策修訂方案將新能源汽車相關條款納入范疇,將大大緩解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購車焦慮,發布以后如果能有效貫徹落實,將為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普及保駕護航。
同時,新的三包政策將擴大企業應承擔的責任范圍,倒逼企業投入更多資金到技術研發中,嚴把質量關,因而會加快新能源汽車企業優勝劣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