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被稱為“氫能元年”。全球各國紛紛投入氫能的研發和商業化推廣中。歐盟將氫能作為向脫碳能源系統過渡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日、韓等國出臺了氫能發展線路圖,將氫能定位為未來重要的能源來源。除了廣為人知的氫能燃料汽車,天然氣摻氫也是氫能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9年9月,國際可再生能源組織(IRENA)在第二屆氫能部長級會議期間發布了《氫能: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報告,指出天然氣基礎設施對可再生氫能的作用。該報告稱,運送純氫氣的管道在技術上可行并且已經在不同國家成功運行了數十年,包括美國、德國、荷蘭、法國和比利時。但是這種管道系統非常有限,無法滿足氫能快速發展的需求。然而,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建設了大量的天然氣輸配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可以用來輸送氫氣,同時作為大型和低成本的儲存能力使用。根據研究結果和實踐經驗,在含量較低時,氫氣可以在不做重大技術調整的情況下摻混至天然氣。但應先對基礎設施進行評估,對大多數部件來說,可以承受10%-20%的比例而不需要重大投資。
事實上,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已經在試點通過天然氣輸配管網摻混氫氣,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等。未來幾年,更多的國際石油公司表示將開展制氫項目,例如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英國管網公司等。毫無疑問,氫能在天然氣行業的應用將成為一種趨勢。
中國也緊隨其后。2019年9月,國家電投集團公司在遼寧朝陽完成了國內首個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第一階段工程,填補了國內在技術和標準方面的空白。但在目前階段來看,天然氣摻氫仍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需進一步試點。特別是要在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制定出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穩步、有序地推進氫能產業和天然氣產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