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中國正面臨一場重大的產業結構調整,而在2020年后,傳統制造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這三個當下的支柱型產業將逐漸被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所取代。同時,專家預計,新三大產業共包括18個細分行業,每年將產生120萬億的經濟體量,遠超過現在的90萬億經濟總量。而據記者統計,在新三大產業中,能源產業鏈將占據半壁江山!
50萬億如何“瓜分”?
在新興產業中,新能源作為8大要點之一,分量舉足輕重。因為新能源未來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巨大,而且從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發展變化的情況看,新能源產業的技術也可以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專家預測,新興產業將帶來50萬億的市場份額,作為其中八大要點之一的新能源產業又能分到多少?
1、新能源汽車——37萬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占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在2019年新能源汽車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退補黑洞,但是在能源革命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將占據主流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從數據來看,根據今年中汽協下調6%左右的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計算,在2020年,預計銷量也將達到190萬輛,按照新能源汽車20萬元的均價計算,2020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3800億元。而根據專家預測,到2050年時,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可達到3.7億量,屆時,就算考慮到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帶來的價格下降,并以10萬元的均價計算,也將產生37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此外,我國新能源汽車也將呈現兩極分化明顯、電動化標簽日漸清晰、智能網聯、產業鏈主支線并起、進軍海外市場這五大產業發展方向。
2、新能源——12萬億
目前,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在提倡能源轉型,傳統能源中有一大部分將被新能源替代。如果以能源形式來分,新能源可分為: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核能6種形態。據專家預測,在205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最高將可達到60%,而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在2050年可達到50億噸標準煤,相當于406500億度電,如果按照目前0.5元/度的平均電價計算,則可得出以下結論:205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可以產生超過12萬億的市場規模。
同時,在我國電氣化改革的情境下,2050年,我國電源裝機達到約58億千瓦,其中清潔電源占比分別約為82%。其中,光伏發電、風電、水電、核電裝機保持較快增長,四者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0億千瓦時、13.7億千瓦時、6億千瓦時和3.4億千瓦時,分別為清潔電源的前四大電源。
3、節能環保——10萬億
節能環保市場看似發展平緩,實則潛力巨大。隨著環保稅、排污許可制等政策法規的不斷加碼,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空間正持續擴大。土壤、固廢等節能環保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加速釋放,讓一些新興領域治理需求帶來的市場即將得到充分開發。業內預計,2018年預計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超過7萬億元,到202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市場規模甚至有望突破10萬億大關。
4、新材料——2000億
目前,在新材料領域,與能源有較大關聯并具有可開發前景的,當屬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種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新材料之王”。而根據相關機構預測,石墨烯雖然因為成本過高導致現在普及率較低,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石墨烯產業前景廣闊,市場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石墨烯市場規模飛漲突破百億元,約達280億元。預計2019年,石墨烯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將超670億元。到2021年,石墨烯市場規模或將達2000億元。
同時,我國未來石墨烯產業發展也將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產業資源加速整合,東部沿海等石墨烯產業發展較快地區的資源要素將進一步匯聚,為產業發展提供更便利的環境。二是政策利好,未來石墨烯研究院、產業園的示范試點項目將陸續落實,石墨烯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三是石墨烯產業將呈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區域分工格局更加明晰。
高科技設備制造商的春天
1、核電設備
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對節能減排這個全球熱點話題尤為關注,一個以清潔、高效、無污染的核能成為開發利用熱點,核電產業全面復蘇。在核電發展熱潮推動下,核電設備制造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國家對核電發電空前關注。核電設備制造業受益于核電大發展,發展前景良好——在國家2008年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中,核電成為其中引人矚目的一塊,中央財政將投資8億元用于風電、核電設備改造。
同時,今年年初,隨著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三個核電項目核準開工,我國三年零核準的核電冰凍期也被打破,這也意味著我國核電事業將會邁向一個更高的臺階。
于是,核電設備的市場規模也隨著核電產業的發展而水漲船高。有機構預計,核電設備產業發展潛力巨大2020年,國內核電裝備市場可達4000億元,2021年,則可達到5000億元。
可以說,我國核電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相應的,核電設備商的舞臺也會越來越大。但是,隨著我國核工業技術自主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國產核電設備也有四大技術問題亟待解決:大型設備鑄鍛、核級主循環泵、核安全級閥門及核設備焊接技術。只有解決了技術難題,核電設備才能更好地為我國核工業的千億市場、萬億市場作出應有的貢獻。
2、特高壓設備
特高壓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和經濟性等特點。據測算估計,1條1150千伏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可代替5~6條500千伏線路,或3條750千伏線路;可減少鐵塔用材三分之一,節約導線二分之一,節省包括變電所在內的電網造價10~15%。1150千伏特高壓線路走廊約僅為同等輸送能力的 500千伏線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 這對于人口稠密、土地寶貴或走廊困難的國家和地區會帶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國是個一次能源和電力負荷分布不均衡的國家。西部能源豐富,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可開發水能資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資源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東部經濟發達,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電力負荷集中在京廣鐵路以東地區。西部能源基地與東部負荷中心距離在500公里至2000公里左右。
然而,現有超高壓輸電技術無法滿足未來電力增長的需要。必須加快電網發展和技術創新,通過特高壓等級電網的建設帶動電力工業的結構優化、科學發展,滿足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自2009年,世界首個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投運以來,我國特高壓交、直流設備的穩定性和先進性,在特高壓設備核心技術領域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我國特高壓設備國際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僅中國有特高壓工程及關鍵設備的商業投運經驗,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雄厚。其中,我國目前已經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壓技術標準體系,形成特高壓國際標準4 項,國家標準27 項,行業標準23 項。特高壓設備在科技創新研發與應用、商業運行經驗及特高壓技術標準上都處于領先水平。
其市場規模如果以一般特高壓工程投資額度計算,平均每條特高壓投資約200億元,而2018年底,國家能源局新規劃了12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所以預計未來三年特高壓建設整體投資規模在2400億,特高壓輸電系統主設備投資規模預計達300億。而隨著我國電氣化改革的步伐,電力需求將越來越高,特高壓線路以特有的優勢,其建設規模也將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