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歲末,秉承“覽能源業界風云,為決策提供參考”的辦刊理念,再邀業界專家,廣泛征求意見,本著“重要性和影響力”的原則遴選出年度中國能源十大新聞。新聞排名以時間為序,并輔記者點評以饗讀者。
一、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首次降至0.1以下,達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新聞事件:1月19日,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傳出消息,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各產煤區、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煤礦企業實現了煤礦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和百萬噸死亡率同比“四個下降”,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093,首次降至0.1以下,達到世界產煤國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記者點評:曾幾何時,煤礦是安全生產領域的高危行業。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強化安全風險管控,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效能持續提升,煤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百萬噸死亡率0.093的數據表明,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煤炭能夠成為安全行業。
二、江蘇響水縣化工廠大爆炸,為危化品行業安全生產敲響警鐘
新聞事件:3月21日14時48分許,江蘇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學儲罐發生爆炸事故,波及周邊16家企業,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19.86億元。經調查組認定,該爆炸事故是一起長期違法貯存危險廢物導致自燃進而引發爆炸的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記者點評:在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持續提高之際,近年來化工企業事故頻發,特別是響水“3·21”爆炸事故,再為危化品行業安全生產敲響警鐘。“3·21”爆炸事故警示我們:能源化工行業無小事,安全生產責任大于天。
三、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電力市場化改革再進一步
新聞事件:6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經營性電力用戶的發用電計劃原則上全部放開。除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行業電力用戶以及電力生產供應所必需的廠用電和線損之外,其他電力用戶均屬于經營性電力用戶。
記者點評:記者注意到,該“通知”在提出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同時,還提出“鼓勵經營性電力用戶與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3.700, 0.07, 1.93%)發電等清潔能源開展市場化交易,消納計劃外增送清潔能源電量”等要求。這事實上表明了中國電力改革發展的兩大方向:價格市場化,產品清潔化。
四、三桶油互簽合作協議,今年成油氣勘探開發“豐收年”
新聞事件:7月10日,中石化與中海油就渤海灣、北部灣、南黃海和蘇北盆地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涉及雙方探礦權19個、總面積約2.69萬平方公里。此前,中石油與中海油、中石油與中石化已分別簽署油氣勘探開發協議。三桶油打破各自為戰的利益格局,互簽協議,聯手出擊,中國迎來新一輪油氣勘探開發熱潮。
記者點評:三桶油聯手出擊,油氣勘探開發成果豐碩:繼中海油渤海海域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之后,中石化鄂爾多斯(8.900, -0.03, -0.34%)盆地累計探明儲量達1239億立方米;中石油隨后宣布,在南天山又發現一個千億方級大氣田,在甘肅隴東則探明儲量達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在當前原油對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40%的大背景下,三桶油聯手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五、六臺核電機組獲核準開工,核電悄然按下“重啟鍵”
新聞事件:7月25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透露,截至6月底,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核準開工。這是過去三年半以來,首次有官方消息確認新的獲得開工核準的核電項目。
記者點評:無論是山東榮成項目核準采用的2臺CAP1400機組,還是福建漳州一期和廣東太平嶺一期核準采用的4臺“華龍一號”機組,都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6臺核電機組獲核準開工,不僅意味著歷經三年“零核準”后國內新建核電按下“重啟鍵”,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進入批量化建設新時代。
六、首個平價風電示范項目并網發電,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時代到來
新聞事件:7月31日,中核匯能甘肅玉門黑崖子50兆瓦平價風電示范項目并網發電。項目包括25臺單機2兆瓦容量風機,預計利用小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造價控制在每瓦5.7元以內。該項目是國家能源局批準的首批風電平價示范項目之一,也是全國首個并網發電的平價風電示范項目。
記者點評:“抱著的孩子長不大。”首個平價風電示范項目并網發電,意味著中國風電產業開始走出政策補貼的“溫室”,進入市場化發展新時代。但市場化發展需要法制化環境。對風電及光伏產業而言,如何將已寫入《可再生能源法》的“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落在實處,則無疑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七、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年供氣將達380億立方米
新聞事件: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該管道俄羅斯境內約3000公里,中國境內途經9個省(區、市)長5111公里。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未來30年里俄方將向中方供氣超1萬億立方米。
記者點評:這條總長超8000公里的輸氣管道,不僅是當今世界最長的天然氣輸氣管道,同時也是中俄能源務實合作的重要成果;不僅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而且有利于將俄羅斯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中俄兩國沿線地區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八、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成立,中國油氣體制改革加速推進
新聞事件:12月9日,廣受矚目的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該公司統一負責全國油氣干線管網的建設和運行調度,形成“全國一張網”,推動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X+1+X”油氣市場體系。
記者點評:2019年堪稱中國油氣體制改革年。特別是國家管網公司的重磅推出,無疑是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更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等均有重要意義。盡管距離最終形成“X+1+X”的油氣市場體系還有許多路要走,但改革畢竟已在路上。
九、百萬千瓦級火電機組落戶印尼,高效清潔煤電成中企走出去新名片
新聞事件:12月13日,國家能源集團新聞發言人張玉新在京宣布,國家能源集團百萬千瓦級火電機組——國華印尼爪哇7號燃煤發電工程1號機組投產,這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建設單機容量最大、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煤機組,同時也是中國首臺“走出去”百萬千瓦級高效清潔環保煤電機組。
記者點評:作為首臺“走出去”百萬千瓦級高效清潔火電機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印尼爪哇7號燃煤發電工程1號機組的投產,不只意味著“海上絲路”再添能源新地標,而且還標志著繼高鐵、核電、特高壓之后,高效清潔煤電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又一張“國家名片”。
十、國家電投黃河項目募資242億元,成央企混改年度最大項目
新聞事件:12月16日,國家電投黃河項目增資引戰簽約儀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舉行。該項目共引入中國人壽(34.570, -0.24, -0.69%)、工商銀行(5.880, -0.01, -0.17%)、農業銀行(3.690, -0.03, -0.81%)、中國國新、國投集團、浙能集團、云南能投(7.220, -0.02, -0.28%)、金石投資等8家戰略投資機構總計242億元,將用于開發青海海南州、海西州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
記者點評:募資242億元,不僅創下北交所史上募資金額最大單,成為央企混改引入戰略投資第一大項目,而且也是今年國內能源電力領域股權融資最大項目。對比10月份國投集團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6家火電資產乏人問津,國家電投此次用于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的黃河項目獲資本青睞,投資者動向表明,中國能源清潔化轉型已成為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