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為紀念來華20周年,能源基金會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清潔能源、繁榮未來”座談會。來自國內外經濟、能源、氣候、環境等領域的領導、專家,就如何通過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實現更好的空氣質量、更安全的氣候和更加繁榮的經濟展開討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與政府學I.G. Patel講席教授、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閣下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實踐教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等出席。會上,能源基金會與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會各方見證了中美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倡議的發布。本次活動承諾碳中和。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表示,截止2018年底,中國落實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取得積極顯著的成效,這為實現到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NDC)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將在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個進程中做出更大貢獻。在過去的20年里,能源基金會對中國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也希望他們未來能在中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圖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致辭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中國正在走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我們將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將制訂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環境高水平保護為目標的“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是中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認真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各相關方的共同參與和務實合作。20年來,能源基金會深入參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與生態環境部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我們也期待著和能源基金會在未來繼續加強合作。
圖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偉表示,當前,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綠色發展是國際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中國愿意與各方一起,繼續深化生態文明的政策交流,擴大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20年來,能源基金會為推動中外民間與民間、民間與政府之間的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橋梁和平臺。希望能源基金會繼續發揮好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的紐帶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的能源革命、經濟轉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工作。
圖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偉致辭
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閣下表示, 習近平主席說過,“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氣候變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球合作。盡管美國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仍存在繼續合作的空間。在兩國存在許多非政府組織,他們繼續創造渠道,搭建橋梁,來保持雙方的對話與合作,能源基金會就是這樣的代表機構。
圖注: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閣下致辭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實踐教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表示,氣候變化關系到人的健康、衛生和安全。我們在思考未來可持續繁榮之時,要確保把人放在中心,以人為本。我們不僅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更是在確保每一個解決方案都能夠給人帶來益處,讓每個人都成為受益者。
圖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實踐教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致辭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與政府學I.G. Patel講席教授、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表示, 21世紀的增長應是強勁、可持續和多元包容的。未來的5-10年里,投資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在短期內拉動增長,推動供給側改革,削減貧困并助力可持續發展;推動下一波創新和發現的浪潮將助力實現10年后經濟的持續增長;而堅持低碳發展是20年后經濟長期增長的唯一路徑。這應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路線。
圖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與政府學I.G. Patel講席教授、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致辭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指出,一個惠及14億人口及全球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必然要由可持續的清潔低碳能源系統來支撐,能源革命將伴隨著中國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的歷程。低碳發展是中國加速現代化進程的一張好牌,它將倒逼產業升級與能源轉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發展機遇,幫助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并助力中國實現參與貢獻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承諾。
圖注: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致辭
城市是提升空氣質量、應對氣候變化、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戰場。會上,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和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余璟分別代表各自機構和部門簽署了雙方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大氣污染防治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共同開展研究、能力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為深圳實現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圖注:簽約儀式
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間。為進一步推動雙方為全球氣候治理、清潔能源轉型以及創新經濟發展動能做出更大的貢獻,能源基金會在會上發布了《中美能源倡議》。《倡議》期待中美秉承以往在國家、城市、地區、企業、民間層面所做出的努力,呼吁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尋找應對氣候危機的解決路徑并切實開展實踐。
圖注:倡議發布
此外,各方專家還圍繞“全球氣候治理”、“創新引領能源革命”、“空氣質量與氣候變化協同管理”、和 “國際慈善界在中國的角色”四大議題展開了討論,為中國清潔能源轉型貢獻思考和經驗。參加討論的嘉賓包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劉世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全球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基金秘書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司前巡視員李海巖,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前美國氣候變化特使特德·斯特恩,威廉與佛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環境項目主任、前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喬納森·潘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實踐教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能源與環境政策教授、國際環境與資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凱麗·加拉格爾,兒童投資基金會(英國)氣候變化項目執行總監索尼婭·瑪蒂娜,大衛與露茜爾·派克德基金會董事、前董事會主席蘇珊·派克德·奧爾,威廉與佛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總裁拉里·克萊默,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等。
圖注:對話一“全球氣候治理”
圖注:對話二“創新引領能源革命”
圖注:對話三“空氣質量與氣候變化協同管理”
圖注:對話四“國際慈善界在中國的角色”
能源基金會自1999年開始在中國開展工作。20年來,在多個資助方的大力支持下,基金會助力中國優秀的相關方,在促進可持續能源發展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目前,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的項目約3000個,贈款金額超過3億美元,資助項目單位超過750家。如今,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能源基金會也在不斷識別新的定位和方向,助力中國乃至世界的能源革命取得更大的成就。
能源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張紅軍表示,在過去20年里,能源基金會把國際經驗和最佳實踐等介紹到了中國,為中國制訂更加健全的能源、環境、氣候變化政策措施提供研究支持,并支持有關機構和專業人士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未來我們將與合作伙伴一起,進一步為中國相關政策的開發和整合提供研究參考,助力碳排放的下降,促進中美間的溝通與合作等,為中國和世界的繁榮發展和氣候安全而努力。
能源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張紅軍
背景資料
關于能源基金會
能源基金會的愿景是通過推進可持續能源促進中國和世界的繁榮發展和氣候安全。我們的使命是通過推動能源轉型和優化經濟結構,促進中國和世界完成氣候中和、達到世界領先標準的空氣質量,落實人人享有用能權利,實現綠色經濟增長。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專業基金會,作為再捐資者、協調推進者和戰略建議者,高效推進使命的達成。
我們的項目資助領域包括電力、工業、交通、城市、環境管理、低碳增長、戰略傳播七個方面。通過資助中國的相關機構開展政策和標準研究,推動能力建設并促進國際合作,助力中國應對發展、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挑戰。除上述七個領域的工作,我們還致力于支持對中國低碳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議題的研究和實踐,并成立了六個綜合工作組:中國中長期低碳發展戰略、一帶一路、二軌合作、空氣質量、城鎮化以及電氣化。
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efchina.org
能源基金會(中國),王薇,+86 10 58217 161
羅德公關,耿麗娟,+86 10 6462732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