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光伏真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且正在成為最廉價、最清潔的發電技術。
光伏作為一個能源產品,和其他能源一樣,必須安全、可靠、用得起。目前,在國外很多地區,大型光伏電站的上網電價已經低至0.02美元/度,有的地區甚至可以達到更低的水平。今年,我國我光伏度電成本也已達到0.26元人民幣。
縱觀光伏發展史,光伏技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98年以前,這一時期光伏的發展主要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在應用上也僅涉及如衛星等一些特殊制造和應用領域;第二階段是1998-2008年,這十年是光伏產業化的發展階段。我本人和無錫尚德在此期間也為產業化做了一些工作;第三階段是2008年以后,以2008年為時間截點,光伏產業進入了大規模生產階段。
產業化之路不易,技術、人才、市場和資本缺一不可。從技術上來說,經過第一階段30多年的技術研發,光伏產業積累了很多科研成果。以材料為例,就有晶硅、薄膜、碲化鎘等不同路線。雖然2010年以前,國外技術對我們封鎖,大部分設備依靠進口,但我國光伏企業凝心聚力,隨后實現了技術、裝備、工程全部國產化,成本大幅下降,轉化率大幅提升。從以前的進口,到現在的自主創新,我國光伏產業大踏步地前進。在晶硅技術的研究課題和成果較為健全的情況下,目前晶硅技術成為了光伏產業的主流技術。在這個過程里,相關人才也得以培養和積累。
同時,光伏產業的發展尤其要感謝各級政府對產業的支持。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在光伏產業發展初期,國家補貼的支持大力推動了光伏市場的發展,助力市場大開,光伏市場也逐漸壯大。過去五年,我國光伏發電每年新增裝機容量都在40-50吉瓦,占全球市場的一半,甚至更多。我國正從光伏制造大國向光伏應用強國邁進,這也是我國能源轉型的具體表現。
天時地利人和,集齊所有因素并不容易,有運氣,也要有時機,光伏產業是一個非常幸運的產業。和風電、高鐵一樣,光伏正在成為中國亮點、“名片產業”。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已經步入了“去補貼時代”,逐漸走向平價上網時代。在新的階段,光伏產業需要持續創新。當光伏成為最廉價的發電技術,走進人們的生活,消費者對這個產品需要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如何把光伏當做家電一樣應用?舉例來說,光伏不一定是玻璃,光伏可以是柔性的,可以是很輕的,可以做成各種形狀。通過這樣的技術,就可以把光伏做成膜墻、光伏網,做成車棚、充電樁等。未來,移動光伏電源和儲能相結合,將會是產業一大發展趨勢。
此外,光伏制氫也是目前備受關注的領域。光伏電站的投資回收周期是5年左右,5年收回投資成本后,可以說發電成本是零。而用一個零成本的電力電解水、制氫,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發展方式。我相信氫能也會很快在我國成為規?;目稍偕茉?。
據Bloomberg預測,未來三十年,光伏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會越來越大。而在儲能、虛擬電網、微電網等技術的支持下,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將越來越快,我相信100%可再生能源的愿望終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