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 2019年上半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116.9MW,同比下降4.2%。
雖然市場規模相比去年同期有小幅下降,但對于新興產業的發展來說尚屬正常。特別是在國內市場機制、相關標準規范并不完善或缺失的大環境下,產業的發展自然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并且在吸取韓國儲能電站火災事故經驗,以及經歷過去一年市場爆發式增長之后,我們需要放緩腳步“冷靜思考”,拒絕惡性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才能共同推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CNESA研究部通過對上半年國內市場信息的實時追蹤,梳理出上半年國內儲能市場的十大事件,以饗讀者。
01、兩網公司相繼發布儲能指導意見
2019年初,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相繼發布了《南方電網公司關于促進電化學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關于促進電化學儲能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均將電化學儲能納入了各自的規劃,促進電化學儲能在各自管轄網絡內的發展。
這也是繼2017年10月,首個國家級儲能政策《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兩網公司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正式對外“發聲”,尤其表達了雙方對于將電網側儲能納入有效資產的“心聲”。
目前,國內電網側儲能項目主流的商業模式中,電網公司承擔了兜底作用,因此,它們更加希望將儲能計入有效資產,通過輸配電價予以疏導。
但同時,兩網公司在這一點的支持態度上也不盡相同,南方電網明確指出只有具備保障系統安全、具備投資替代效益、應急供電保障功效的電網側儲能項目,才能被視為電網有效資產,而國家電網并沒有明確儲能在電網側發揮的具體作用。
02、發改委、能源局明確電儲能不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基于2015年制定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并結合國外輸配電的監管經驗,以及總結首輪輸配電成本監審試點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修訂。
《辦法》明確指出,抽水蓄能電站、電儲能設施等與電網企業輸配電業務無關的費用,將不得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此外,對于租賃期滿后,用戶無償移交給電網企業的電儲能資產,這部分折舊費也不被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
《辦法》的出臺無疑給兩網公司“當頭一棒”,不久前,國網公司在上半年工作會議上也明確表態,要暫緩建設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項目。
雖然《辦法》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各地電網公司對于電網側儲能項目的投資熱情,但是在成熟的、競爭性的市場中,也需要通過公平的市場規則來培育市場活力,而這就更加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盡快完善市場機制,才能使得各類主體均可以按照規則投資、建設、運營儲能,并引導儲能通過參與電力市場獲取收益。
03、電網側儲能市場余溫仍存
4月23日,湖南長沙芙蓉儲能電站項目順利并網,標志著湖南長沙電網側儲能一期示范工程全部并網成功,這也是繼去年江蘇、河南百兆瓦級電網側儲能項目之后投運的又一個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項目。
湖南電網側儲能示范工程是解決長沙電網局部供電能力受限問題的關鍵工程,總規模120MW/240MWh,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規模60MW/120MWh,共3個站點,分別位于長沙芙蓉、榔梨、延農3座220千伏變電站。此次并網的芙蓉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室內儲能電站,且擁有功能最齊全的電池儲能毫秒級電源響應系統。
去年,中國電網側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雖然上半年發布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粉碎了電網公司將儲能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的希望,但是從湖南、江蘇、浙江、北京等地相繼發布的電網側儲能招標和進展信息可以看出,市場余溫仍在延續,并且由于各個地區電網特性的差異,這些項目在建設方式、技術選型、商業模式等方面也各具特色,例如江蘇南京江北的電網側儲能項目首次選用退役電池;江蘇蘇州的具有“儲能站+數據中心+N”功能的電網側儲能項目;浙江湖州金陵的電網側儲能項目首次選用鉛蓄電池;北京懷柔的電網側儲能項目采用了先進的電池監測技術和消防系統,全面提升電站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04、廣東調頻儲能市場藍海變紅海
2018年8月,南方能監局正式發布《廣東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簡稱《規則》),允許儲能與發電單元以聯合體的形式提供調頻輔助服務。
《規則》自同年9月試行近四個月后,南網區域內首個火儲聯合調頻項目——廣東云浮電廠AGC調頻儲能項目順利投入試運行。
《規則》的試行正式開啟廣東AGC調頻儲能藍海市場,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統計,截至2019年6月底,共有25個參與廣東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的儲能項目發布,儲能規模合計364MW,其中華潤海豐電廠項目的儲能規模最大,為30MW15MWh。
經過近一年的試行,在這個容量有限的市場中,“僧多粥少”的競爭格局加劇,既有睿能世紀和科陸電子這樣的拓荒者,也有不少新晉玩家,例如智光儲能、德升新能源、智中能源互聯網、廣特電氣、萬里揚等等,市場正在從藍海逐漸轉向紅海。
在這種多路玩家競逐市場的局勢下,企業也在重新審視市場,今年7月下旬“儲能聯盟中國行產業調研—廣東站”過程中,不少企業均向聯盟表達了目前自身面臨的困境,一方面來自同行的競爭,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加大了企業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電廠的壓力,據了解,目前,已有個別電廠要求項目方也要分攤調頻補償費用,這將進一步加劇企業投資風險,面對這種境遇,有的企業已表示要暫緩腳步,謹慎觀察市場。
當前,國內的輔助服務市場規則和儲能企業與電廠之間的“寄生”關系決定了企業的“弱勢”地位的現狀,而距離真正實現公平競爭的市場化階段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05、蘇州給予工業園區儲能項目0.3元/kWh補貼
3月24日,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正式發布《蘇州工業園區綠色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對園區節能改造、循環經濟和能源互聯網項目及其它支撐園區綠色發展的重點項目給與資金補貼。其中,針對在園區備案實施、且已并網投運的分布式燃機項目、儲能項目,自項目投運后按發電量(放電量)補貼3年,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0.3元。
園區希望通過補貼政策,鼓勵支持建設一批用戶側儲能項目,在不增加公共資源消耗的前提下滿足企業的用能需求,同時可以利用儲能削峰填谷,提升現有電網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多方共贏。
在當前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政治任務條件下,峰谷電價差縮小,再加上相關消防安監、并網等環節增加的額外成本,嚴重影響了項目的收益。這筆儲能補貼可以有效提升園區內儲能項目的收益,縮短項目投資回收期,提升企業投資建設項目的積極性。
另外,不同于去年合肥發布的按照光儲系統充電量進行補貼的政策,蘇州儲能補貼則是以放電量為計量單位進行補貼,這也意味著充放電效率更高的儲能產品,將更具競爭優勢。
06、青海啟動共享儲能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試點
4月15日,魯能集團青海分公司、國電龍源青海分公司、國投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就共享儲能調峰電力市場輔助服務簽訂合約,約定于4月21日至30日將富余光伏與共享儲能開展試點交易。
本次試點交易開創了國內儲能電站與新能源企業間市場化交易的先河,也是儲能技術在促進新能源消納方面的首次規模化應用。
參與此次試點交易的儲能電站為魯能多能互補儲能電站,儲能規模50MW/100MWh,最終,試點交易幫助光伏電站增發電量65.8萬千瓦時,創造直接經濟效益75萬元,折合全年預計光伏電站利用小時數可增加180小時,增加經濟收益2250萬元。
一直以來,儲能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側的應用,主要服務于單一新能源場站,幫助場站增發電量,商業模式簡單,并不足以實現經濟性,對于解決棄風/光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亟需通過技術手段和市場化機制創新來破解消納難題。
在此背景下,國網青海電力創新提出共享儲能理念,同時為解決共享儲能交易頻繁、主體多元、信息復雜等問題,青海電力還引入區塊鏈技術,建立全國首個共享儲能區塊鏈平臺,通過雙邊協商、市場競價和電網調度調用三種交易模式,推動源網荷各端儲能能力的全面釋放。
07、新疆正式開啟發電側光伏儲能聯合運行項目試點
經過連續兩輪的意見征求后,6月28日,新疆自治區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新疆監管辦向下設各地區及相關電力公司與企業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發電側光伏儲能聯合運行項目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儲能對于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通知》,試點項目全部布局在南疆四地州,儲能系統原則上按照不低于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的15%、且儲能時長不低于2小時來配置,總裝機規模不超過350MW。試點項目需在2019年10月31日前建成,所有光伏電站將從2020年起每年增加100小時優先發電電量,持續五年。
《通知》還規定,光伏電站配套儲能電站的電價執行所在光伏電站電價政策,與光伏電站一體化運行并享受相應補貼,并且鼓勵儲能項目按照《新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試行)》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并取得相應的收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前兩版的征求意見稿,《通知》還特別增加了對儲能電站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必須建立電池保護系統、火災自動預警、消防系統等滿足現場需求的安全保護措施。
《通知》正式下發近一個月后,自治區發改委、新疆監管辦發布了《第一批發電側光伏儲能聯合運行試點項目的通知》,共計36個項目,儲能規模合計221MW/446MWh,成功入圍的儲能企業包括:北控智慧能源、智光儲能、國能馭新、國網節能服務公司、陽光電源、天合智慧能源、上海動力、易事特、比克電池、猛獅科技等10家公司。
08、世界銀行7.5億美元支持中國可再生能源與電池儲能促進項目
6月,華夏銀行申請承接的世界銀行全球最大儲能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與電池儲能促進項目”正式獲批。項目規模達到7.5億美元,其中世界銀行提供3億美元資金,華夏銀行配套等值4.5億美元的人民幣貸款資金,貸款期限18年。
這筆資金將用于支持大規模儲能系統,尤其是電池儲能系統項目,同時也將支持可再生能源創新利用領域的項目,從而在全國范圍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該項目是世界銀行2019財年在東亞地區最大的單體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專項支持儲能領域的金融產品,將為一批中小企業所承擔和實施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與發展。
09、鐵塔計劃采購5GWh梯次利用電池替換鉛酸電池
2019年,為了繼續擴大梯次利用電池使用規模,中國鐵塔公司預計應用梯次利用電池約5GWh,替換鉛酸電池約15萬噸。而作為目前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業中的最大用戶,鐵塔公司已于2018年停止采購鉛酸電池,統一采購梯次利用電池,并且根據鐵塔公司上半年的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鐵塔塔類站址數(不含室分)195.4萬個,同比增長4.0%,每座基站都配備儲能系統,儲能容量超過1710萬千瓦時。
另外,隨著5G基站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將有大批基站需要被新建或改造,屆時,中國鐵塔對儲能電池的需求還將大幅提升。
根據CNESA研究部在《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研究》報告中的預測,2025年,中國新增梯次利用電池的規模將達33.6GWh,市場潛力巨大。
但現階段,各方對于梯次利用市場前景仍然存在諸多爭議,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在電池性能、集成管控能力、經濟性、安全性、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等方面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并且尚無法找到一致有效的答案。未來還需要依托技術研發、項目探索和多方協作共同推動梯次利用市場的發展。
10、儲能電池安全敲響行業警鐘
近兩年來,多起電動汽車起火事故被曝出,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2018年,國內至少發生了40起涉及新能源汽車火災的事故。頻發的火災事故,引發社會對于電池安全的熱議。
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大多采用鋰離子電池,電池熱失控是導致起火的主要原因,而引發熱失控的因素較為復雜。電力儲能領域,鋰離子電池的裝機規模同樣占據了最大比重,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6月底,全球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比重達到86%。然而韓國接連發生的23起儲能電站火災事故,將人們的視線再次聚焦在了儲能電池安全性的問題上。
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儲能領域的火災事故,均引起了儲能行業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特別是針對鋰電池火災安全的研究,以及儲能安全評價標準體系的建立,越來越受到監管部門和市場參與各方的重視。
在標準體系建立方面,2018年10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加強儲能技術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意見的函》。方案強調要推進重點儲能技術標準研制。從系統應用的角度,建立涵蓋電力儲能系統規劃、設計、運行、維護以及儲能設備、部件、材料等各環節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標準體系。方案將推動儲能標準實施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