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分析了上半年能源形勢。會上提到目前我國“電能替代”深入推進,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量約98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其中新能源汽車應用方面效果顯著,截至6月底,我國累計建成充電樁達100.2萬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這是否意味著我國的充電樁產業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呢?
汽車充電樁運營商兩級分化
電動汽車充電樁產業鏈涉及到上游充電樁、充電站建設和運營所需設備的生產商;中游充電運營商,負責充電樁和充電站的搭建和運營;下游為整體解決方案商,提供充電樁位置服務及預約支付功能或提供充電樁運營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能夠統籌上下游及客戶需求。
相關報告顯示,自2014年國家電網向民間資本開放電動車充電樁市場,一大批充電樁公司應運而生。由于設備技術門檻不高,產品差異化程度不明顯,目前國內充電樁領域相關公司數量超過300家,供應商數量多,競爭格局嚴峻。
中游充電運營商則是整個產業鏈中潛在入局者最難進入的一個環節,因為中游的成本大,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譬如打造一個充電站的投資成本為250萬元,配電設施成本就需要160萬元左右。
目前我國中游充電樁運營集中度相對較高,特來電一家就占據了46.7%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的是國家電網,占比為20.3%,第三名是星星充電,占比13.7%。可以說除了以上幾家企業已完成相對完整和成熟的商業布局外,其他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和持續虧損的尷尬局面。2018年,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上就出現了企業退市、倒閉和停運的事件。
現實感受與統計數據間存在差異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1.2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23.6萬臺,直流充電樁17.5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0.05萬臺。私人充電樁保有量超過59萬臺。整體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比例達到3.5:1,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基本上跟上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步伐,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并未如此。
充電樁等充電設施的不足,一直都是影響我國消費者選購電動汽車的重要因素,所以不管是充電樁公司還是電動汽車公司,在消費者購買電動車送充電樁這件事情上都異常積極,只可惜在實際安裝過程中卻會遇到一系列問題。
比如,在北京購買電動車,電動車企一般都提供安裝充電樁的服務。但充電樁安裝條件苛刻,僅“個人產權的固定停車位”這一條,就將大部分心懷希冀的車主擋在了門外。此外,小區的用電負荷也要過關,不能影響其他車主使用周邊停車位,也不能造成安全隱患。這聽起來很有道理,卻缺乏相應的硬性指標,不少小區由于不愿意為電力擴容花錢,于是以此為擋箭牌,拒絕和車主商量此事。
除此之外,充電樁布局缺少合理規劃也使得充電樁使用率極其低下甚至遭到廢棄。依然拿北京為例,2016年發布的《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車公用充電設施投資建設管理辦法》中有一條,“充電設施投資建設單位可申請不高于項目總投資30%的市政府固定資產補助資金支持。”也就是說,企業獲得政府資金補貼的數額與他們的建樁規模密切相關,而慢充樁的成本要遠遠低于快充樁,越偏僻的角落建樁成本越低。這就導致從數據上看充電樁數量并不少,然而,車主們卻普遍反映有車無樁、一樁難求,現實感受與統計數據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未來推動發展的重要因素
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產銷量累計超過500萬輛。且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要布局超過480萬個充電樁,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先不說布局的合理性,僅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充電樁的保有量都才剛過百萬,任重的道遠同時意味著行業發展空間異常巨大。
若以國家電網充電樁招標價格(直流充電樁10萬元/個;交流充電樁1.8萬元/個)及電動汽車和充電樁配置比例(直流充電樁按照3:1配置,交流按照5:1配置)來測算的話,預計2020年我國充電樁的市場將會超過千億元。
現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動,轉向了由政策和市場雙驅動。新能源汽車銷量也正逐年增長,那對于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需求量自然也在不斷擴張,這也符合市場發展規律。至于國家政策方面,2018年全國共有多個省市出臺了專門的電動汽車充電規劃或補貼,還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的充電規劃或補貼在其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中提及。可以預見,隨著各地對充電樁政策扶持的進一步出臺,我國的充電樁行業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