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委員會彭建國在國資委研究中心主辦、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加快我國能源轉型、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把脈央企未來能源發展的多種轉型路徑并提出上述觀點。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預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達到25%左右,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將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
彭建國提醒道:“中國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資源稟賦,加之長期粗放型的經濟發展,導致國內能源過于依賴煤炭消耗的同時,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環保投入不足。新能源應用動力不足并形成新能源的抵制性機制。”
事實上,除去對傳統路徑的依賴,長期以來,相關央企的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依舊比較緩慢。
彭建國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產業“低度化”、“碎片化”、“空心化”、“趨同化”等問題突出,特別是低端產能重復過剩與高端產品短缺并存的問題十分尖銳。
因此,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從規模擴張為主向質量提升為主轉變,由加工制造向創新創造轉變,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加快促進產業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全面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任務十分繁重,加快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實現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創新協同機制不健全亦是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彭建國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技術與產品創新需要產業聯動,需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和較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亟需建立企業創新協同機制,培育龍頭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
如何破解上述難題?
彭建國直言“要從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上”促進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這其中包括促進新能源大規模融入電力系統,建立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電力市場體系,高效整合各類電力市場資源,加快構建包含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等在內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并健全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監督。
下一步,還需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培育新能源發展的“乘數因子”,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充分發揮公司科研院所、科工企業、國家研發中心作用,用數字化轉型和“兩化”融合為公司創新發展新能源產業提供新動能。
他表示,新能源的市場化運用,其初期依靠政府一定時期的補貼和政策鼓勵,但其長期發展,依靠市場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形成上下游產業的協同配套,形成產業合力,推進新能源、新產品全面市場化展開。
在促進企業協同發展上,彭建國表示需要促進鼓勵企業形成產業創新聯盟,加快培育產業龍頭。包括發揮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各自優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充分利用PE、VC、天使投資等多種基金形式,加大產融協同步伐,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央企業既是我國能源保障的主力軍,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戶,民營企業我國科技市場化創新的重要動力,中央企業要與民營企業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共同為國家清潔能源戰略提供實現路徑。
在此輪國資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相關民營企業未來是否有參與國家清潔能源發展的更多機遇?
以漢能集團為例,該民營企業正在為能源轉型與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新路徑。
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認為,清潔能源事業,薄膜太陽能、移動能源本質上是一種能源變革,是基礎性、系統性的能源顛覆。薄膜發電就像人造葉綠素,隨著薄膜太陽能的廣泛應用,未來人類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核心的移動能源,將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