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球光伏發電量將達到10太瓦
鑒于光伏研究項目的穩健性,光伏成本將繼續下降。在未來10到14年內,在光伏部署中保持30%的平均增長率將涉及“系統層面的機遇和挑戰”。
1:光伏發電需要與能源儲存和協調的需求響應“在很大程度上”進行平衡以及在長距離輸電的幫助下風力發電。此外,不斷增加的PV將需要提供電網服務,并且在非常高的水平,由于化石燃料的同步發電機已經退役,“光伏系統將需要生成自己的電壓參考波形并同步。”
2:為了將電池存儲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時150美元的目標,研究應該探索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專注于富鎳,無關鍵材料的陰極和鋰離子系統的先進陽極。 “隨著成本的降低,液流電池可能會與鋰離子電池競爭。抽水蓄能水電具有巨大的技術潛力,“潛在的低成本”。
3:“最大的挑戰”可能是滿足冬季高緯度地區的能源需求,并指出風力發電可能對這些地區有所幫助,人口密度低于低緯度地區會降低挑戰的規模。
從2030年到2050年,全球30至70太瓦的光伏發電將涉及供暖,運輸,海水淡化和工業部門的“主要電氣化”,與年度光伏部署相比,每年僅增加2%,超過2030年達到的水平在下面的第二張圖中,灰色三角形表示電氣化增加,藍色上升線表示光伏發展超過2030年的三種情景。
光伏研究路線圖以及文章中引用的最新進展包括:
硅在2018年占有約95%的市場份額,“推動開發低成本'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由于金屬接觸區域的載流子復合減少,效率更高。”在實驗室規模,26.7通過使用n型后交叉背接觸異質結的硅太陽能電池已經實現了%效率。
薄膜銅銦鎵二硒化物的單結記錄效率達到23.4%,砷化鎵(GaAs)達到29.1%。
對于碲化鎘(CdTe),“多晶薄膜中的孔密度增加2-3個數量級可以為實現更高的效率提供可行的途徑。”
有機 - 無機雜化鈣鈦礦PV的進展包括在實驗規模上的記錄效率為20.9%至24.2%。“在溶液可處理系統中,高外部輻射效率,陡峭的吸收邊緣和帶隙的開路電壓比率> 90%的組合繼續引起人們的注意。”
“機械堆疊的GaInP / GaAs / Si和單片鈣鈦礦/硅串聯電池分別達到了35.9%和28.0%的效率。”
該研究是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專家之間的合作。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資深作者Nancy Haegel的帶領下,其他44位共同作者在NREL,德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大型太陽能研究機構,光伏行業的公司,包括美國公司First Solar,SunPower,Sinton Instruments和Siva Power,或政府機構。
該研究由去年由全球太陽能研究所聯盟召集的第二屆Terawatt研討會提供,該研討會包括NREL,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和日本國家先進工業科學與技術研究所。